驚天動地
“驚天動地”形容影響極其重大或意義偉大,使人極度震驚。
此典出自唐代白居易《李白墓》:“可憐荒塚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朱子語錄》:“聖人做時,須驚天動地。”
“聖人做事時,須驚天動地”,意思是說:人格最高、能力最強的人做事時,應該要聲勢浩大,遠近皆聞。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有高尚道德、崇高理想和本領高強的人,應該做一番大事業,轟轟烈烈地連天地都能驚動。後來,明朝有一個叫郎瑛的人,在他所著的《七修類稿》一書中,對“驚天動地”又有另一種形象的運用:“禦史初至則曰驚天動地;過幾月則曰錯天黑地;去時則曰寞天寂地。”禦史,在當時是彈劾官吏的官,負有監察官吏的工作和廉潔的使命,並有彈劾官吏的缺點和過錯的權力。因而他初上任時都是聲勢顯赫,官吏們都很畏懼他。但過了幾個月,由於官場貪汙之風盛行,便同流合汙搜括民脂民膏,將國家弄得烏煙瘴氣。等到他下任時,沒有一個人去送他,那些趨炎附勢的人都在等著迎接新貴,他當然隻好孤單單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