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離子散
“妻離子散”比喻一家人被迫分離四散。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齊國的大臣莊暴對孟子說:“齊王說他喜歡音樂,我不清楚這是好事學是壞事?”孟子說:“如果真的那樣,齊國便很不錯了。”
過了幾天,孟子去見齊王,他問齊王:“莊暴說你喜歡音樂,是嗎?”齊王不好意思地說:“我並不喜歡古代音樂,隻是喜歡流行音樂。”孟子說:“隻要你愛好音樂,那齊國就會很不錯了”。接著孟子又說:“一個人獨自欣賞音樂和與別人一道欣賞音樂,到底哪一種更快樂呢?”齊王回答說:“當然跟別人一道欣賞更快樂啊!”孟子又進一步問道:“跟少數人一道欣賞音樂和跟多數人一道欣賞音樂,又是哪一種快樂呢?”齊王微笑著說:“當然跟多數人一道欣賞快樂。”孟子接著便說:“如果你在這兒奏樂,老百姓卻覺得很頭痛,埋怨道:‘大王這樣喜歡音樂,為什麼卻讓我們受苦呢?為什麼使我們父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子離散?’大王這樣是隻圖自己快樂,而沒有‘與民同樂’了!”齊王聽了,無言以對。孟子看到齊王沒有反對的意思就接著說:“如果大王在這兒奏樂,百姓聽到鍾鼓簫笛之聲,就互相轉告說:‘我們國君很健康,他還在奏樂呢?’這就做到了“與民同樂”了。如能與百姓同樂,就可以使天下的人完全歸服。”齊王覺得孟子講得很有理,也就不再作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