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多得
“不可多得”形容稀少、難得。多用於讚揚。
此典出自《後漢書·文苑列傳下》:“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平原郡般縣(今山東臨邑東北)有個名士叫禰衡,字正平。他博學善辯,才華橫溢,深受士大夫們的賞識。當時的太中大夫孔融很欣賞禰衡的才能,便把他推薦給漢獻帝。在薦表中,孔融寫道:(禰衡)對事物,隻要看一眼,便能背誦於口;隻要聽說一次,便能牢記在心。像禰衡這樣的人,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漢獻帝是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接到孔融的奏表以後,不敢擅自做主,便把薦書交給了曹操。曹操召見了禰衡,誰知禰衡對曹操出言不遜,惹怒了曹操。但為了不背上殺害賢良的罪名,曹操把禰衡派到劉表那裏,想借劉表之手殺害他。起初,劉表對禰衡非常好,可是後來,禰衡又輕侮劉表,劉表便把他派到部將黃祖那裏,想借黃祖之手殺害他。誰知黃祖和他的兒子黃射非常欽佩禰衡的才華,把禰衡待為上賓。
有一次,黃射大宴賓客,有人送了一隻十分漂亮的鸚鵡,黃射很歡喜,請禰衡作篇鸚鵡賦,以助酒興。禰衡不加推辭,操筆立成,頃刻之間,寫出了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鸚鵡賦》,顯示了他那不可多得的才華,眾賓客全都讚不絕口。
可是,禰衡恃才傲物,狂妄不已。有一天,他又對黃祖出言不遜,惹惱了黃祖。一怒之下,黃祖便命人把禰衡給殺害了。這年,禰衡才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