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為畏途
“視為畏途”是指把事情看得過於艱難。
此典出自《莊子·達生》:“夫畏途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春秋時,有個叫田開元的人見到了周威公,周戚公對他說:“聽說一個人能保護好腎髒就等於學會了養生之道。先生能不能給我講些這方麵的道理呢?”田開元回答說:“我隻不過是個手拿掃帚的看門人,哪裏有大王的學識淵博呢?”周威公很不高興地說:“先生也太謙讓了,隻是隨便聊聊,又有什麼關係呢?”田開元說:“好吧。我曾聽孔子說過,一個善於養生的人,就好似一個牧羊人。鞭打羊時,打它的頭就不會走,打它的肚子就會損傷身體,隻能鞭打它的後麵。”
周威公聽了,疑惑地說:“為何這樣比喻?”田開元說:“舉個例子吧。魯國有個叫單豹的人,長期隱居山林,生活簡樸,無憂無慮,已經七十歲了,肌膚還像嬰兒那般嬌嫩。不幸的是,一次出門遇見餓虎,結果被吃掉了。另有一個叫張毅的人,拚命追逐物質享受,居住在高門大戶之中,雖有許多財物,可剛到四十歲就得疾病而死。單豹注重頤養性情,卻被老虎吃掉了;張毅一心追求財富,卻被疾病蠶食了精神。這兩個人都沒有領悟養生的道理,就像用鞭打羊打在肚子上一樣。善於養生的人,不僅要注重身體和精神,還要注重文化修養,才算是真正的完人。”
莊子知道後,不禁感慨道:“一個畏懼在道路上行走的人,聽說前麵殺了人,就會立刻回到家裏告誡全家,然後帶上刀刃,結伴而行。這確實是明智的行為!但那些注重吃喝玩樂和聲色享受的人卻不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遠遠超過殺人的畏途,然而依舊不引以為戒,這不是非常危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