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表示把別人趕走,由自己來代替。
此典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始皇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羽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項羽年少的時候既不好好讀書又不認真練習武藝,他的叔父項梁為此常常責備他。項羽卻不以為然地說:“讀書讀多了有什麼用呢?隻要能記下人的姓名就夠了。學劍術,隻能抵抗住少數的人,有什麼值得學的呢?要學,就要學萬人都不能抵擋的本領。”項梁見他胸懷大誌,就教他學習兵法。後來項梁因殺了人,被官府追捕,便帶著項羽一同逃到吳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會稽,路過錢墉江的時候,項羽、項梁一道去觀看巡遊的盛況。項羽看到秦始皇威風凜凜的樣子,自己也想當皇帝,情不自禁地說道:“那個皇帝應該由我取而代之啊!”項梁聽了又驚又喜又怕,連忙用手捂住項羽的嘴巴,責備說:“不要胡說八道,這是要滅族的啊!”項梁嘴上雖這麼說,然而心中卻非常賞識項羽,認為他是一個奇才,將來一定有一番了不起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