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憲甘貧(1 / 1)

原憲甘貧

“原憲甘貧”形容安貧樂道,操守高潔。也可用“原憲”比喻貧窮的士人。

此典出自《莊子·讓王》。

孔子有一個弟子,姓原,名思,字憲。原憲居住在魯國,他所居住的房屋隻有四周牆壁,屋裏沒有任何家具,用草覆蓋屋頂,用蓬草織成門戶,用樹條做成門軸,用破甕做成窗口,夫妻二人各居一室,用碎布爛衣填塞牆洞。下雨時屋頂往屋內漏水,屋內潮濕。盡管生活是這樣貧困,原憲依舊安然自樂,常常坐著彈琴唱歌。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名賜)能說會道,喜愛榮華富貴,做了官。他乘坐大馬拉的高車,穿著紅色的內衣,披著白色的大衣來見原憲,由於車高馬大,巷道都容納不下。原憲戴著樹皮冠,趿拉著一雙沒有後跟的便鞋,拄著藜杖來開門。

子貢見了原憲,詫異地問道:“嚇!先生有什麼病嗎?”

原憲回答說:“我聽說,沒有錢叫做貧窮,學了方策而不能施行才叫做病。如今,我原憲是貧,卻不是病。”子貢聽了,進退兩難,麵帶愧色。

原憲笑著說:“為了爭名奪利而行動,結夥營私,成為朋友,所學是為了向別人炫耀,所教是為了宣揚自己,假借仁義而行奸詐之事,追求華麗的車馬和服飾,我是不忍心幹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