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士諤諤(1 / 1)

一士諤諤

“一士諤諤”比喻耿直、敢於直諫的人。

此典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戰國時,秦孝公於公元前356年任命衛國人公孫鞅為左庶長,進行了一場政治改革,史稱“商鞅變法”。隨後,公孫鞅升為權勢很大的大良造。公元前340年,公孫鞅用計戰勝魏軍,俘魏公子卯,因功封商(今陝西商縣東南)、於(今河南內鄉東)十五邑,稱為商君,亦稱商鞅。

商鞅在秦國執政十九年,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商鞅為此得意洋洋,不少家臣和親友都阿諛奉承他。有一位叫趙良的門客見此情景,勸他不要聽那些奉承者的言語,而是要主動反省自己,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趙良說:“一千隻羊皮也抵不上一隻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貴;一千個唯唯諾諾的人也抵不上一個敢說真話的人值得尊敬。如果您不介意,我願向您說點真話。”商鞅見趙良直言相勸,就客氣地對趙良說:“俗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請先生指教。”於是,趙良就把當時的形勢和變法的利弊對商鞅進行了陳述,並勸他放棄權位,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是,已經身居高位的商鞅根本聽不進趙良的勸告。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死,太子駟即位,就是秦惠文王。這時原本對商鞅變法就心懷不滿的一些權貴們趁機誣告他謀反,煽動秦惠文王下令逮捕了他。商鞅舉兵反抗失敗,被車裂而死,全家也遭滅門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