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不屈
“威武不屈”表示在強暴的壓力之下,堅貞不屈。
此典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戰國時期,有個人名叫春景,喜歡縱橫之術。一次他去問孟子:“公孫衍和張儀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回答說:“不是。”春景覺得詫異,就反問孟子道:“他們發起脾氣來,諸侯們都很害怕;他們一靜下來,天下則太平無事,這難道還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嗎?”孟子看了看春景道:“我所理解的大丈夫嘛,應該是以仁義為本的人。當他得誌的時候,能帶領百姓沿著大道前進,不是讓別人害怕他;當他不得誌的時候,也能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阿諛奉承。”說到這裏孟子鄭重地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春景聽了孟子的話,心中雖然不滿,但卻沒有形之於色,便辭別孟子而去。聞過則喜
“聞過則喜”指虛心接受意見。
此典出自《孟子·公孫醜上》中:“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戰國時,孟子教育他的學生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他以子路、禹和舜為榜樣對學生們說:孔子的弟子子路,當聽到別人給他指出缺點的時候,他非常高興。大禹王聽到別人對他好言相勸時,感激萬分。古代聖王大舜比禹更偉大了,他不把成績功勞歸於自己,而歸於群眾。他能改正自己的缺點,遵從別人的優點。舜曾耕過田,燒過窯,捕過魚,一直到他做天子,他都能注意汲取別人的長處以提高自己,從而更好地為百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