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傷
“救死扶傷”這個典故比喻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此典出自漢代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與單於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
西漢時,匈奴經常侵犯邊境,威脅著西漢王朝的安全。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廣利和李陵奉命征伐匈奴。李陵率領的五千步兵到達邊境後,被匈奴首領單於的三萬騎兵團團圍住。李陵率軍奮勇殺敵,終因寡不敵眾,被匈奴俘虜。漢武帝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就囚禁了李陵的家人。司馬遷對此事憤憤不平,為李陵辯護,也遭到了囚禁,並遭受殘酷的腐刑。
出獄之後,司馬遷給他的好友任少卿寫了一封信,敘述了自己的家世、誌向、遭遇和矛盾的心情。信中寫到李陵被俘一事時,司馬遷仍然認為李陵的功勞大於過錯。他寫到:李陵率領不滿五千的步兵,和單於連戰十幾天,殺傷匈奴的人馬遠遠超過了他力所能及的範圍,使匈奴連搶運死傷的兵將都來不及。李陵雖然兵敗被俘,仍不愧為一位英雄。
“救死扶傷”意即搶救快要死的人,扶助受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