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身自好(1 / 1)

潔身自好

“潔身自好”比喻一個正直的人不受汙濁環境的影響。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

戰國時,屈原被楚國釋放後,流浪在湘江一帶。他常常一邊走,一邊吟唱楚國的詩歌,想到楚國的政局每況愈下,萬分憂慮。長期的流放,使得他麵容憔悴,麵黃肌瘦。

一天,屈原來到湘江邊上。一個漁父見到他後,非常驚訝地說:“你不就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嗎?為什麼會落魄成這個樣子呀?”屈原長長地歎息道:“整個世道都像這泛濫的江水一樣渾濁,而我卻像山泉一樣清澈見底;所有的人都像喝醉了酒一樣失去了理智,而我卻保持著異常清醒的頭腦。所以,我被流放了。”

漁父聽後嘲笑他說:“完美的人是不會受外在事物的約束的,而是掌握它的特征並加以運用。例如,世道渾濁,為什麼不攪動泥沙,推波助瀾呢?眾人皆醉,為什麼不仿效他們也喝個酩酊大醉呢?何苦潔身自好,遭受到流放呢?”

屈原說:“我聽說一個人洗頭後戴帽,先要彈去帽上的灰塵;洗澡後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怎麼能使自己潔淨的身軀受到髒物的汙染呢?”

漁父聽了屈原的一席話,知道無法改變屈原的看法,就唱著歌劃著船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