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危授命(1 / 1)

見危授命

“見危授命”表示看到國家有危難時,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此典出自《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春秋時期,孔子收了許多學生。有一次,他的一個名叫子路的學生問他:怎樣才能做一個完美的人。孔子回答:“如果具有臧武仲(即臧孫紇,魯國的大夫)的智慧,孟公綽(魯國大夫)的克製,卞莊子(魯國大夫)的勇敢,冉求(孔子的學生)的才藝,再用禮樂加以修飾,這樣就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了。”孔子又說:“如今何必要求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呢?如今的人,隻要見到財利時能想到道義,遇到國家或君主有危急時而願付出生命,長久處在困境中也不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也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