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梨讓棗(1 / 1)

推梨讓棗

“推梨讓棗”的典故教導少年兒童講究禮貌,在親友麵前友愛謙讓。

此典出自《後漢書·孔融傳》。

中國是古老的文明禮儀之邦,講究做人要懂得禮貌謙讓。一些從小顯示出有這種美德的人,千百年來,都受到人們的讚揚。

東漢末年有個人叫孔融,字文舉,他小小年紀便聰明過人。四歲時,一天長輩拿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弟兄幾個吃,因為孔融最小,就讓他先拿。孔融走上前去,在盤裏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長輩問他為何不拿一個大的,孔融回答:“我人小,按道理應該吃最小的嘛。”同族的長輩見他如此懂事知禮,都說孔融不平凡。果然,孔融謙恭有禮,虛心好學,長大後成為著名的文學家。

南朝時梁國有個人叫王泰,字仲通,從小聰明好學,舉止穩重。在他隻有幾歲的時候,一天祖母把孫兒侄子們召集在一起,享受熱鬧溫馨的家庭氣氛。為了使場麵更熱烈,祖母特意把一大堆棗子、栗子拋散在床上,讓孩子們去搶。孩子們一哄而上、爭先恐後地去搶,隻有王泰一個人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大人覺得奇怪,問他為什麼不去搶,王泰從容地說:“我不去拿,祖母也會分給我的。”人們見他如此冷靜,就說他將來一定有出息。後來,王泰果然不負眾望,長大後官至吏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