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留名(1 / 1)

人死留名

“人死留名”說明一個人的節操,在遭遇困難或危險時,也能保持意誌堅強,絕不為當時的榮華富貴而改變初衷。

此典出自《五代史·王彥章傳》:“五代梁王彥章,驍勇善戰,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五代時期,有一個叫王彥章的人,少年時隨梁太祖(朱溫)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太祖死後,他輔佐末帝(朱稹),南征北戰,建立梁王朝。當時梁朝的大敵人是晉國,王彥章因對晉國作戰時曾兩次失利,遭到嫉恨他的人的誣陷,被免了兵權。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梁朝的主要地盤都被晉軍侵占了。在危急時,彥章再被起用,在一次戰役中,彥章因戰馬受傷,自己也身受重傷,從而被晉人俘虜。晉王見王彥章後,向他說:“你曾經說我是個小孩子,如今服不服呢?我聽說你擅長操兵,為什麼不守兗州呢?”彥章說:“大勢已去,不是我智力能預知的”。

晉王愛惜他的勇敢,親自為他的傷口敷藥,讓他好好養傷,同時派人勸他投降。彥章對勸慰他的人說:“我是一個普通的人,與貴國皇帝(指晉王)對抗了十五年,現在兵敗力窮,是應該死的……世上哪有做臣子做將領的人,早上替梁朝做事,晚間為晉朝服務的道理呢?能夠死已感到十分榮幸了。”就這樣,彥章被殺掉了,但他的英名卻永遠被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