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外邊玩得很快樂,連家庭故鄉,甚至祖國全都不放在心裏了。
此典出自《三國誌·蜀書·後主禪傳》裴鬆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在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時代,劉備所統治的地方,叫蜀(即今四川省),劉備死後,他的兒子劉禪即位。劉禪是一個庸人,而且那時諸葛亮、關羽等都先後去世了,輔佐他的隻有一個薑維。在一次魏國進兵侵入,薑維抵抗失敗之後,劉禪就投降了。投降後,魏王封他做安樂公,接他到魏京居住,那時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勢力很大,一切軍國大事,都由他全權處理,差不多連魏王曹毛也無權過問。所以劉禪居住在魏京時,時常要討好司馬昭。有一次,司馬昭請他飲酒。席間,司馬昭命人上演蜀國娛樂節目,那時跟隨劉禪左右的蜀人看了這些節目後,觸景傷情,心裏都非常難受,隻有劉禪一人,仍談笑自若,沒有一點兒傷感之情。事後,司馬昭問他是否懷念故國,劉禪卻答道:“我在這裏過得非常快樂,我不想念西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