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救故鄉 聽話的馬
在鄉下,有一個過路的人看見一個老農牽了一匹又高又大的白馬,把它拴在一根又細又小的木樁子上。
“這根柱子太細了,馬會掙脫繩子跑掉的。”過路的人說。
“才不會呢!”老農自信地回信。
“為什麼?你這麼肯定?”過路的人將信將疑,“要知道,你這根木樁,馬兒打個響鼻兒就可以把它拔出來。”
老農把過路的人拉到旁邊,對他說:
“我告訴你吧,當這匹馬還是小馬駒的時候,我就開始把它拴在這個木樁上。最開始,它確實不肯老老實實地待著,它又踢腿,又扭脖子,總是想掙脫樁子和韁繩跑掉。不過,它那時候的勁兒太小了,沒辦法掙脫木樁和繩子。所以,折騰一陣子後,它累了後,就會臥倒在地上睡覺。我天天用上好的馬料喂養它,慢慢地,它長足了膘,也長足了勁。不過這時候,因為每天有好吃好喝的按時侍候著,它再也不想逃跑了。”
老農說完後,走到白馬身邊,端起一盆很好的飼料,放在白馬的腳下。白馬一低頭,就開始津津有味兒地吃飼料。
“有一次,我端來一盆飼料,故意沒有放在它身邊,”老農接著說,“而是把飼料放在它剛好夠不著的地方。你猜怎麼著?它竟然沒有掙紮,絲毫都沒有掙紮,就安靜地站在那兒,等著我把飼料端過去喂它。你看看,它多麼聽話啊。”
老農一邊說,一邊拿了一把梳子,梳理馬背上的棕毛。
過路的人這才恍然大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總是會被慣性套住。慣性就像是一個牢籠,它可以把一個人的才幹和能力,終生都囚禁在同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