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救故鄉 叫喚的小豬
一個草原上的牧人,把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都關在同一個棚子裏麵。
牧人經常來到棚子裏麵抓綿羊和乳牛。他把綿羊捉到棚外去剪毛,把乳牛捉到棚外去擠奶。剪完了毛,擠完了奶,牧人又把綿羊和乳牛送回到棚子裏麵去。
綿羊和乳牛都很溫順,牧人在剪毛、擠奶的時候,它們總是顯得很順從,一聲不吭的。這樣一連過了好幾年。
幾年後,突然有一天,牧羊人走進棚裏,他沒有捉綿羊,也沒有捉乳牛,而是抓住了小豬。
牧人的手剛剛碰到小豬的身上,小豬就大聲叫喚起來。它不但號叫,而且還猛烈地抗拒,對牧人又踢又蹬,竭力想掙脫牧人的手。
綿羊和乳牛對小豬感到很厭煩,說:“你都看見了,他經常來捉我們,但我們從來沒有像你這樣大呼小叫過。他這還是第一次來抓你呢。你怕什麼呢?你看我們,跟他出去這後,還不是好好地又回來了嗎?”
聽了它們的話,小豬回答說:“你們哪裏知道啊,他抓你們和現在抓我不同啊。他把你們捉出去,隻不過是想要你們的毛和奶,所以他總是會把你們都送回來。可是他現在來抓我,是想要我的肉啊。他要殺我啊。”
小豬終於還是被牧人帶出了棚子。果然如它所說,牧人把它殺了,吃了它的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處境和結果都是因人而異的。遇到事情,我們應該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而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主觀判斷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