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葫蘆”的故事
1858年,雲南哀牢山的彝族人忍受不了清朝官府的欺壓,揭竿而起。起義軍圍住附近的齶嘉城。奇怪的是,圍城的起義軍每人腰間都掛著一隻葫蘆。
一天淩晨,一陣猛烈的爆炸聲打破了死寂。在睡夢中被驚醒了的清兵,睜開眼便見到了一隻隻口中冒煙的葫蘆從天而降,落地開花。隨著接二連三的爆炸聲,鉛塊、鐵片四下迸出,直打得清兵呼爹喚娘,四散逃竄。
原來,那葫蘆裏裝的不是水和草藥,也不是酒,而是要命的火藥。彝族人怎麼造出這個“要命葫蘆”的呢?
彝族人掏盡葫蘆裏的子實,然後把葫蘆曬幹,在裏麵放入火藥和鉛塊、鐵鍋碎片等物,再在葫蘆頸部塞入火草作為引火物。這種火草是哀牢山的一種野生植物,人們把草葉背上的一層白色皮綿剝下曬幹,揉成棉絨,然後再投入木炭熱灰中炮製成一點即燃的火草。
使用時,先點燃火草,然後用力拋向目標,待火草燃及火藥便發生爆炸,使葫蘆裏的鉛塊、鐵片四射,起到殺傷作用。這種火藥葫蘆原是彝族人用來狩獵的工具,卻在這場攻堅戰中成了出奇製勝的法寶。
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