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鞋與兵法
張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他年輕的時候,每天都在河邊漫步,自言自語著自己的遠大報複,希望學到能治理天下的本事。正巧,有一位老人就隱居在河邊,觀察了張良好長時間了,覺得他是一個有前途的年輕人,但不知道他性格如何,就決定考驗考驗他。
一天早晨,張良一個人來到河邊散步,看見一個老人悠閑地坐在橋頭上。張良路過橋頭的時候,老人忽然“哎呀”一聲,原來一隻鞋掉到橋底下了。老人對張良說:“年輕人,你能幫我撿起來嗎?”張良很不高興,但看到老人年邁,就下橋把鞋給老人撿了起來。沒想到,老頭又抬起腳來,讓張良給他穿上。張良也照辦了。老人笑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啊!”意思是說,這個孩子值得教授知識,並約張良五天後再到這裏,他會傳授他兵法。張良高興地答應了。
第五天早晨,張良趕到橋頭的時候,老人卻先在那裏了。他批評張良說:“與老人約會還遲到,不像話。”然後約張良五天後再來。五日後,張良又去晚了,老人又訓斥了他一次。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等在了橋頭。老頭看到張良比他先到,才高興地說:“年輕人就是要這樣。”於是贈送給張良一本《太公兵法》。
後來,張良終於學到了本事,成了漢朝的開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