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2)

說起盜墓,說好聽點叫入穴尋金,說難聽點,其實就是盜竊。當然,這盜竊可不是盜活人的東西,而是竊死人的物品。

自古以來各個朝代對盜墓賊的懲罰是很嚴重的,所以在現在這個社會,真正的盜墓賊其實已經很少了。能識天象,觀地理而依靠觀測風水,所謂的尋龍點穴的高手,甚至絕跡。

中國的古董市場永遠滿足不了那些古董商的需求。所以,有利益就有動力,也不排除那些在暗地裏偷偷摸摸搞遊擊的家夥們,其實這就應了那句古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人,還不得吃飯嘛!

什麼樣的社會孕育什麼樣的人,說起盜墓,那些個小偷小盜無非就是撬幾個土墳,運氣好,也許會扒拉到幾個清朝的銅錢,徒勞無功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要靠這些維持生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這些人就逐漸形成了一股小小的勢力,白天出門幹活,維持基本的生活。天黑以後,就搖身一變,落草盜墓,其實這些人也稱不上是盜墓,久而久之,道上稱這群人叫“散火夫”。

“散火”火其實是取“活”的諧音,原意就是“散活夫”,墓穴是埋死人的地方,人們避諱這些字,像“活”“氣”之類的字眼,比如,你在墳地裏不能說“活過來”“生氣”之類的話。所以就用諧音字代替了。

到後來,真正知道這些小講究的人已經沒幾個了,說到底,這些小講究無非就是自己安慰自己,道上的話叫,到了墓穴裏,就進入閻王的地盤,閻王一瞪眼,別說你有一條命,就是有個十條八條的,也擱不住折騰。

有散人就有團夥,與散火夫相對的一群人,就是專門從事盜墓事情的一群人。明麵上他們是合法的公司、企業,但是暗地裏卻從事著古董走私,非法交易的買賣。

古董的來源可想而之,大多數出自墓穴,極少數是從民間收購上來的,墓穴的明器絕對是貨真價實的實在貨,而民間人們收藏的東西,贗品占很大一半,其實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明器這東西,邪乎的很,一件明器自出土以後隨著見光的時間越長,其價值就越小。

你想啊,這明器是屬於死人的東西,長時間跟在大活人身邊,自然會沾上活人的氣息,這明器也就變成了“名氣”了。所以一出土的明器,大多數人都是選擇在第一時間出手,這種東西就像玉石一樣——無價。你說他值錢,哪怕是一枚小小的銅錢,也可以賣的上好幾百萬,你說他不值錢,就算把康熙皇帝的玉璽放在你麵前,你也把它當塊磚。

這些從事收購民間古董的人其實也不簡單,他們不隻是單純的收購商,更重要的是他們明麵上收購古董,暗地裏是這些大公司放出來的眼線,專門打聽,考察哪裏有古墓。

這類人都是及其靈巧之人,能從幾句話中大體判讀出附近有沒有古墓,什麼時候的,規模有多大等。你想啊,買賣文物,特別是清朝以前的文物,那可是犯罪的事情,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如果這種事情隻是一個人去做,那肯定是不行的,他們背後的城府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