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生的高度(1 / 3)

第四章人生的高度

心態決定快樂程度

一個人生活得快樂與否,取決於自己內心的態度而絕非外在表現。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麵還是負麵的,我們都受它的牽引。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使我們朝一個特定方向前進。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境。即使一個殘疾人也有自己快樂的生活哲學,他們不會因為自身生理的缺陷而失去原本生活所給予他們的快樂。

比爾在一家汽車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機器故障導致他的右眼被擊傷,搶救後還是沒有保住,醫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

比爾原本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但現在卻整天沉默寡言。他害怕上街,因為總是有那麼多人看他的眼睛。

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長,妻子苔絲負擔起了家庭的所有開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個職,她很在乎這個家,她愛著自己的丈夫,想讓全家過得和以前一樣。苔絲認為丈夫心中的陰影總會消除的,那隻是時間問題。

但糟糕的是,比爾另一隻眼睛的視力也受到了影響。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比爾問妻子誰在院子裏踢球時,苔絲驚訝地看著丈夫和正在踢球的兒子。在以前,兒子即使到更遠的地方,他也能看到。

苔絲什麼也沒有說,隻是走近丈夫,輕輕抱住他的頭。

比爾說:“親愛的,我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我已經意識到了。”苔絲的淚刷地就流了下來。其實,苔絲早就知道這種後果,隻是她怕丈夫受不了打擊,要求醫生不要告訴他。

比爾知道自己要失明後,反而鎮靜多了。連苔絲自己也感到奇怪。

苔絲知道比爾能見到光明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她想為丈夫留下點什麼。她每天把自己和兒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還經常去美容院,在比爾麵前,不論她心裏多麼悲傷,她總是努力微笑。

幾個月後,比爾說:“苔絲,我發現你新買的套裙那麼舊了!”苔絲說:“是嗎?”

她奔到一個他看不到的角落,低聲哭了。她那件套裙的顏色在太陽底下絢麗奪目。苔絲想,還能為丈夫留下什麼呢?

第二天,她請來了一個油漆匠,苔絲想把家具和牆壁粉刷一遍,讓比爾的心中永遠是一個新家。

油漆匠工作很認真,一邊幹活還一邊吹著口哨。幹了一個星期,終於把所有的家具和牆壁刷好了,他也知道了比爾的情況。

油漆匠對比爾說:“對不起,我幹得很慢。”

比爾說:“你天天那麼開心,我也為此感到高興。”算工錢的時候,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苔絲和比爾說:“你少算了工錢。”

油漆匠說:“我已經多拿了,一個等待失明的人還那麼平靜,你告訴了我什麼叫勇氣。”

但比爾卻堅持要多給油漆匠100美元,比爾說:“我也知道了原來殘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生活得很快樂。”

原來這個油漆匠隻有一隻手。

尋找並擁有快樂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能使人生土壤裏的生命之花開得燦爛鮮豔。

微笑是快樂的源泉

時時想著快樂的事,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自己的目標已隨時可以達到,世界變得多麼可愛。發自內心的微笑就會綻露在臉龐。

微笑是自信的象征、是禮貌的表示、是身心快樂的標誌。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微笑。微笑仿佛是一縷春風,化開久凍的堅冰;微笑就是一滴甘露,滋潤久旱的心田。假如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笑的世界裏,那將是多麼的可怕、無聊。

據說在18世紀,有一位紅衣主教患了可怕的膿腫病,瀕臨死亡,教徒們都已經絕望了,忙著為他準備後事。恰在這時,主教養的猴子滑稽地戴上了紅衣主教的紅色方幅,穿上了主教的袍子,在大廳裏學著主教的樣子走路、祈禱。主教看了後哈哈大笑,病情頓時減輕了一半。猴子一連表演了幾天,居然挽救了主教的性命。

一笑能救命,由此可見微笑的魔力。

微笑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表情,表達一種熱情而積極的處世態度。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微笑是他顯露最多的表情,也是人所擁有的一種高雅氣質。

微笑能散發出凡人無法抵擋的魔力。請人幫忙時,帶著微笑,別人幾乎無法拒絕你的請求;感謝別人時帶著微笑,別人會加倍領受你的感激之情;心情鬱悶時,微笑會解除你的煩惱;開心快樂時,微笑會令你更加愉快。

微笑可以融解客人的拘謹。客人來訪,由於陌生和羞澀,往往十分拘束。主人一邊與客人握手,一邊神情愉悅地微笑,可以幫助客人放鬆情緒,感到溫暖親切。

微笑可以緩解緊張的氣氛。有時在某種場合,當一個人被另一個人譏笑;自己做錯了事,氣氛緊張時,善於社交的人能用適時的微笑或開個幽默玩笑,轉移視線,以緩和氣氛,解除僵局。

微笑可以幫助你拒絕他人。由於種種原因對於別人的請求不好拒絕時,板起麵孔必然得罪別人。這時候婉言謝絕地微笑,對方容易心悅誠服。

假如有兩個人站在我們麵前,一個人麵帶微笑,另一個冷若冰霜。那麼我們寧願與第一個人交往,而不願意同第二個人交往,因為第一個人給我們一種親近的感覺。

行動往往比言語更能傳遞感情,一個微笑所包含的涵義是:“我很高興看到你,你帶給我快樂,我喜歡你。”

吉姆·丹尼爾是美國有名的企業家,他的“笑臉計劃”令世人震驚和讚歎。阿爾米公司是美國鋼鐵公司和國民製酒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長期以來,效益極差,瀕於破產。丹尼爾接下這個爛攤子之後,冥思苦想,終於策劃了一個著名的“到處是笑臉”的計劃。

丹尼爾把“一張笑臉”作為公司的標誌,在所有的廠徽、工作標誌、信箋信封上都印上一個樂嗬嗬的笑臉。丹尼爾自己騎著車,飛奔在各個工廠、車間、營業部之間,他給自己的命令是“對每個人微笑。”結果,所有員工都漸漸地被他感染了。他還給公司的管理層下達命令,“倘若你看到有誰麵無笑容,那就請你對他報以微笑。”

阿爾米公司煥然一新。在幾乎沒有增加投資的情況下,生產效率提高了80%。公司上下其樂融融,員工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外麵來公司辦事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感覺很舒服,公司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不到5年的時間,公司不僅還清了欠債而且盈利豐厚。人們稱丹尼爾的成就是“微笑大捷”。

丹尼爾為什麼會取得成功呢?原來他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公司的缺陷不在於機製,而在於人際關係的冷漠。所以,他推出了微笑行動。這一計劃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人們對微笑的渴望,這也是社會活動能力高強的人在現代社會的萬能“通行證”。

如果你沒有微笑的習慣,那沒有關係,因為習慣是可以培養的。你要強迫自己微笑,如吹吹口哨、哼個曲子,使自己高興起來,這樣臉上就會露出微笑。記住這句諺語:微笑是兩個人之間最短的距離。

快樂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健康的惟一藥方,它價值千百萬,但得到它卻不要花費一分錢。

快樂需要平常心

我們的心屬於我們自己,我們是內心惟一的主人。把所有的負麵的反應都阻隔在心門之外,我們就能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喜悅。

如果我們的心境理智平和,自然會過濾掉所有對我們不利的思想和情緒,而不會使快樂受到影響。我們要拋開所有消極與否定的思想,才能達到這種理想的境界。快樂需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身體對於食物的反應,會影響身體的健康;而情緒對於外在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則影響心理的健康。每天我們所經曆的事情,有愉快的,有悲傷的。這時,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平靜的心了。

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一生所經曆的事情,無論是好還是壞,事件的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事情的感受及反應。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所有不愉快的經驗,轉變成對個人及世界極有利的契機。

歐·亨利曾經因為犯案而被判刑,其後他並未因此而憤世嫉俗,而是致力於寫作,終於成為英國文學史上不朽的人物。

英國人傑克·倫敦把早年遭受的挫折寫成小說,成為全國知名的作家,那些故事至今仍然被視為文學的瑰寶。

挪威的移民努特·漢生一生嚐試過許多事情均告失敗。最後,在絕望之中,他決定把所有失望的故事寫成一本書,書名是《饑餓》。這本書讓漢生贏得諾貝爾文學獎,從此來自世界各地登門求稿的出版商絡繹不絕,使他名利雙收。

狄更斯的初戀失敗了。他沒有從高樓上跳下輕生,或是吞服大量的安眠藥。他把苦戀寫成《大衛·科波菲爾》一書,使他在文壇上大放異彩,擁有無上的榮耀和財富。

我們必須承受一連串的挫折、失望、打擊和失敗,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杜魯門曾經是一名失敗的成衣商,日後卻成為美國的總統。我們所謂的失敗和打擊,大多都可以使我們發掘更多的機會,得到更大的快樂,更能領悟人生的真意。

有一名礦工窮其一生都在尋找金礦。他忠實的騾子,馱著所有家當和淘金的工具,跟著他四處尋寶。有一次騾子掉進一個洞裏,跌斷了腿,在他設法把騾子從洞裏拉出來時,意外地發現了世界上最豐富的金礦。

每當我們遭遇挫折或逆境時,都可能有一位無形的朋友默默地努力,想要幫我們脫離困境。為此,我們要持有一顆平靜的心,對於我們尚未達成的目標充滿期待,而不要去想過去所遭遇的挫折和痛苦。

嫉妒和報複是非常醜惡的字眼。不要讓這兩種情緒擾亂我們平靜的心。拒絕那些使我們感到焦慮、嫉妒、貪婪及妄想一步登天的念頭,否則我們將會失去內心的平靜。

如果某人曾經傷害過我們,這就是一個機會,看看我們是否具有偉人的胸懷。若是,我們會原諒對方,忘掉這件痛苦而不愉快的事情。否則我們會想盡辦法去報複傷害我們的人。然而這種選擇的結果卻是不幸的,因為報複的舉動常常會回報到始作俑者的身上。

把我們的憤怒和痛苦拋到腦後,不要讓它們擾亂我們平靜的心。除非我們自己願意,否則沒有任何人能夠以任何方法來傷害我們,或者使我們感到憤怒和痛苦。

我們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心情,過濾不當的情緒及思想。我們會很容易改造我們的內心,達成任何人想要追求的目的。我們不能控製別人的行為及許多使人憤怒和痛苦的外在因素,但是我們可以控製自己對這些行為及狀況的反應。

真正的幸事往往以苦痛、喪失和失望的麵目出現;隻要我們保持心靈的平靜,就會使快樂常在。做傳播快樂的使者

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的價值在於實實在在地做些事情,而不是裝腔作勢,在於實實在在地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好事,而不是整天夢想著去做許多偉大的事業。可以說快樂猶如一縷溫馨的陽光,它既溫暖著他人,也溫暖著自己。

把快樂的種子播撒在他人的田野裏,把真情的愛奉獻在他人的心坎裏,這是多麼的崇高,多麼令人敬仰。

在佛羅倫薩市的一座公共建築物的台階上,有一位年老的士兵正坐著拉小提琴,他已殘廢了。在他的身邊站著一條忠誠的狗,它的嘴上銜著這個老兵的帽子,不時地,經過這裏的人向帽子裏放上一枚硬幣。這時有一個紳士路過,他停了下來,向老兵借來了小提琴。他先調了調音,接著就演奏起來。

路人不由地被這個景象吸引住了:在這樣一個簡陋的場所,一位穿著體麵的紳士正在拉小提琴,這真是兩個毫不相關的事物!人們紛紛停下了腳步。音樂是如此美妙,路人們都情不自禁地陶醉於其中。於是,捐給那個老兵的錢的數目也大量增加了。帽子變得非常沉重,以至於那條狗都開始發出嗚嗚聲。帽子裏的錢被老兵取空了,但很快地又被裝滿了。集聚到這裏的人越來越多。這位演奏者又演奏了《祖國的天空》係列曲中的一首,然後將小提琴歸還給它的主人,很快地就離開了這裏。

其中一個圍觀者叫了起來:“這個人就是世界聞名的小提琴家阿瑪德·布切。他出於善意做了這件好事,讓我們向他學習吧!”於是,帽子在一個又一個人的手中被傳遞著,很快又收集到了一大筆捐款。這筆捐款全部給了這個老兵,布切先生並沒有拿出自己的一個便士,但他卻使老兵這一天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之中。

另外一個動人的故事講述了有關瑞典傑出歌唱家詹妮·林德的經曆,這個故事顯示了她那高貴的品質。

有一次,當詹妮正在和一個朋友散步時,她看見了一個老婦人搖搖晃晃地走進了一間救濟院的大門。於是,她的同情心突然之間被激發了,然後,她也走進這扇大門,假裝是要在那兒休息一會兒,她希望借此機會送給這個窮婦人一些有用的東西。

然而,讓她吃驚的是,這個老婦人隨即開始和她談起了她所仰慕的“詹妮·林德”。那老婦人說:“我已經在世上活了很長很長時間了,在我死之前,我沒有別的想法,我特別想聽聽詹妮·林德的歌聲。”

“那會讓你感到快樂嗎?”詹妮問道。

“是啊。但像我這樣的窮人是沒辦法去音樂廳的,所以也許我永遠聽不到她的歌聲了。”

“請別那麼肯定,”詹妮說,“請坐,我的朋友,聽我唱一首吧!”

她開始歌唱,並且帶著一種真誠的喜悅,唱了她最拿手的一支歌曲。

老婦人非常高興,接著又覺得有一點困惑,因為那年輕的女子竟然對她說:“現在,你已聽過詹妮·林德的歌聲了。”

我們不必要對如何去感受布切和詹妮的偉大來作一介紹,如果在一個寒冷的日子,你在大街上遇見這樣一個開心的人,你就會覺得似乎溫度計又上升了幾度,氣溫一下子升高了。

根據比肯斯菲爾德伯爵的看法,一位真正的貴婦或一位真正的紳士的兩個主要特征,就是注重禮儀和為他人著想。

下麵的一段話是在英國格洛斯特郡一所古老的莊園裏找到的,它們被寫好放在一個鏡框裏,掛在一間客廳的壁爐台上:“真正的紳士是上帝的仆人,是世界的主人,是他自己命運的主宰者。美德是他的事業;學習是他的娛樂;知足是他的休息;快樂則是他的回報。上帝是他的父親;耶穌基督是他的拯救者;聖人是他的教友;而所有需要他的人都是他的朋友。熱忱是他的牧師;純潔是他的侍從;節欲是他的廚師;溫和是他的管家;好客是他的仆人;節約是他的出納;仁慈是他的看門人;謹慎是他的搬運工;虔誠是他家裏的女主人,這些人在最恰當的時候為他服務。這樣,整個家都是由美德構築起來的,而他就是這個房子的主人。這樣的人必然會將整個世界帶上通往天堂的道路。一路之上,他努力著,盡其所能,他給自己帶來了靈魂的滿足,給他人帶來了心靈的快樂。”

傳播快樂給他人,不僅是使別人得到了快樂,而且自己會從中得到更大的快樂。

快樂容不得壞心情

壞心情會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還會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古語說:“一人向隅,舉座不歡。”你垂頭喪氣,周圍的人也很難高興起來。

印度大文豪泰戈爾說:“世界上的事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衝洗。”英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說:“我願意扮演一個小醜,在嘻嘻哈哈的歡笑聲中老去;我寧可用酒溫暖胃腸,不用悲哀的呻吟聲去冰冷自己的心。”

我們都希望天天擁有一份好心情,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常常被壞心情籠罩。

失戀,被老板炒魷魚,生意失敗,股票套牢,沒評上職稱,與鄰居吵架……這些都會使我們變得鬱鬱寡歡。有時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立刻擊垮我們,讓我們眉頭不展。作家劉震雲寫過一篇小說《一地雞毛》,小說中有一個機關小幹部,因為買的一塊豆腐餿了,竟至一整天心情大壞,與妻子拌嘴,在機關不開心……

壞心情是有害的。首先,它會損壞我們的健康。壞心情會使一個女人老得更快,會使我們的表情難看、皺紋增多、頭發脫落,會使我們得糖尿病、抑鬱症,甚至精神崩潰,它也會縮短我們的壽命。得過諾貝爾獎的醫學博士亞力西斯·柯瑞爾說:“不知道怎麼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而死。”

一位西方人說:“煩惱是具有最大破壞性且不利健康的心理惡習。”

因此,我們必須戰勝壞心情,要設法擺脫壞心情的糾纏。

《北京青年報》講了現在一些年輕人排解壞心情的辦法,叫“情緒化消費”。一位叫丹丹的女孩子,月收入不到2000元。接到男友分手的電話後,她什麼也沒說,下班後逛遍了北京的大商場,不管有用沒用,買了不下1萬元的衣服。回到家把買來的東西丟到櫃子裏,抱著毛毛熊痛哭一場。另一個男青年小張,被單位辭退的當夜,滿腹委屈地跑到最昂貴的酒店,要了最昂貴的洋酒,喝了一個通宵,然後被送到醫院,花了一生中最多的一次醫藥費。……

遇到不愉快的事心煩、生氣、心情惡劣這很正常。我們要設法化解它也是正確的,但不能采取丹丹和小張的做法:原來的愁悶不但沒去掉,還添了新的心病。像小張,清醒後他第一個感覺就是:我冒的是什麼傻氣呀?別的不說,光心疼那一夜一天扔出去的兩萬多塊錢,他就一年沒睡好覺。每想起冒傻氣的事兒,就要經曆一次情緒低潮。這種代價太高了,圖了一時之快,弄得自己“民不聊生”。

其實,要化解壞心情,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對待引發壞心情的事實。要自我安慰,不要長久地陷在已發生的不幸事件中,要多去想想那些能令我們愉快的事。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煩惱與歡欣……,僅在一念之間”(法國作家大仲馬),“自尋煩惱者永遠也不會尋不著煩惱”(英國文學家哈伯特)。

卡耐基說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事是好的,百分之十的事是不好的。如果你想過得快樂,就應該把精神放在這百分之九十的好事上麵;如果你想痛苦,你就把精神頭放在那百分之十的壞事情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