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小艾坦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當地中學的一個生物老師,母親是醫院的護士。
最初的幾年,小艾坦一家三口過的其樂融融,直到1939年二戰爆發,小艾坦結束了短暫的幸福童年。
1939年,小艾坦八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對於小艾坦來說,對於戰爭的最初印象便是與親人的分離。
小艾坦一家,還有許多像小艾坦一樣的猶太人家庭被沒收了財產,同時被隔離起來,大人們被強製去幹活兒,小孩們被單獨關押。
被關押的孩子們不能去上學,不能接受教育,還要做著超越年齡的體力活兒。
相對於身體上的勞累,小艾坦更痛苦於跟雙親的分離。
1942年,小艾坦十歲。兩年的艱苦生活裏,小艾坦變得沉默,他在集中營裏看到了世界上最醜惡的嘴臉,體驗著世界上最冰冷的心,小艾坦原以為這就是世界上被悲涼的境遇,可是更殘酷的消息還是來了,小艾坦的父母在集中營中被殺害。
小艾坦本來也要被加入到死亡名單裏,可是一項生物研究選中了小艾坦作為實驗體。
本以為逃過一劫,可是作為實驗體的經曆,讓小艾坦意識到還有比身在地獄更痛苦的生活。
在作為實驗體的日子裏,小艾坦不斷被注『射』各種『藥』物,『藥』物的反應讓小艾坦的身體產生各種反應,有加速衰老的,有增強體力的,有全身腐爛的,有讓身體快速修複的……
跟小艾坦一起參加實驗的小孩子陸續死亡,小艾坦卻命硬地活了下來,繼續在地獄裏煎熬。
1945年,小艾坦十三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小艾坦被人從集中營中救了出來。
小艾坦恢複了自由,卻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小艾坦變成孤兒。
在孤兒院裏,小艾坦被一對在戰爭中失去孩子的夫『婦』收養,那對夫『婦』決定讓小艾坦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於是把小艾坦送去學校。
小艾坦自八歲開始便沒有接受過教育,又在集中營中經過六年的地獄生活,『性』格自閉,還有著暴力傾向。
小艾坦很聰明,落下的文化知識很快便補了回來,成績甚至在班級上遙遙領先,可是『性』格上的自閉卻讓小艾坦融入不了集體生活。
一次考試後,小艾坦又遭到學校裏小惡霸們的欺負,小艾坦體內的暴力因子被激發出來,身上的力量也突然變大,小艾坦一人打敗三個小惡霸,其中一個平時最凶狠的,竟被小艾坦一拳打死了。
小艾坦打死了人,警察來學校處理。
因為小艾坦還是未成年,所以沒有被判刑,但學校卻作出退學處理。
更糟糕的是,小艾坦的養父母認為小艾坦本『性』邪惡,不可調教,決定把小艾坦送回孤兒院。
在孤兒院門口,小艾坦試圖解釋不是自己的錯,可是在養父母嫌惡又恐懼的眼神裏,小艾坦保持沉默。
看到養父母從孤兒院裏帶著另一個小孩兒回家,小艾坦試圖打開的心又重新封閉起來。
回到孤兒院的第二天,孤兒院來了一個陌生男人,說是陌生男人,其實小艾坦曾見過他一次,就是上次在學校打架的時候,這個男人看到了小艾坦突然變大的力量,還有小艾坦冷酷的眼神。
男人問小艾坦,“你是否願意跟我去一個沒有痛苦的地方?”
小艾坦沒有回答,隻是盯著男人看。
男人又說:“其實,沒有什麼地方不是充滿痛苦的,要想沒有痛苦,就要我們自己去爭取,首先我們自己要變得強大,再把那些讓我們痛苦的人和事都解決掉,這樣我們就能建立一個我們想要的地方。”
男人看著小艾坦,認真地問:“你願意跟我一起去創造那個沒有痛苦、沒有拋棄的地方麼?”
過了許久,小艾坦終於點了點頭。
男人帶著小艾坦來到地球的另一端,那是充滿戰『亂』的伊拉雅地區,男人是某個武裝組織的頭領,這個組織自稱伊卡組織,男人領導著伊卡組織,準備建立自己的國家。
男人把小艾坦介紹給族人,並收小艾坦為義子,接下來的二十年裏,小艾坦過著打打殺殺的日子。
戰爭將小艾坦變成艾坦,十幾歲的少年變成壯漢。
一次戰爭中,男人被敵人開槍打死,艾坦繼承了義父的所有,包括伊卡組織,還有義父的夢想。
大大小小的戰役之後,伊拉雅共和國成立,而艾坦領導的伊卡組織變成官方口中的恐怖組織。
看過太多人生死的艾坦,突然想到當年在集中營的經曆,也許放下手中的武器才能換來和平,才能真正實現那個沒有痛苦、沒有拋棄的國家。
於是,艾坦準備跟『政府』講和。
所有的條件談妥之後,艾坦交出手中的槍,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政府』一方談判的將軍為了軍功,對外界隱瞞了談判內容,將已經交了槍械的伊卡組織屠戮殆盡。
將軍對外聲稱,他已配合聯合國剿滅了伊卡恐怖組織,因此贏得更多民眾的支持和國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