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黑夜彩虹

1984年9月11日,那天正是農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這天晚上一輪玉盤似的滿月嵌在墨藍色天幕上,皎皎:jiǎo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晚上8時多,我國遼寧省新金縣城關普蘭鎮正逢陣雨初霽霽:jì,居民們在庭院裏興致勃勃地邊吃月餅邊賞中秋月。這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在西方半空中出現了一條光帶,像是一座彩橋從南伸向北方。由於是在夜間出現的,光帶的色彩不太分明,但是,仍然可以分辨出上層的淡紅色和下層的淡綠色。大約經過五六分鍾,隨著雲層的移動,光帶逐漸消失了,這一奇異的大氣光象的起因是什麼呢?原來那天晚上月光如洗,又正巧碰到剛剛下過陣雨,因此確認這一大氣光象是被氣象工作者稱為月虹的景象。

在美國約克郡斯普郭城,1987年的一個月夜,一輪巨大的滿月高懸中天,猶如一個磨光的銀盤,光華四射,天宇清澄,群星黯然無光黯然(ànrán):陰暗的樣子。就在這月色溶溶的夜晚,墨藍色的天壁上,突然出現了一道彩虹。不少人為此驚慌失措,紛紛議論說是外星人發來的信號,預示他們即將乘坐“飛碟”光臨地球。

彩虹滿天通常是白天雨後出現的,但是,在夜間,隻要有明亮的月光,大氣中又有適當的水滴,月光在大氣中的雨滴上經過折射和反射,同樣可以形成彩虹——月虹。因為月光也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所以月虹的色彩同樣也是由紅、橙、黃、綠、藍、靛靛:diàn和紫七種可見的單色光組成的。不過,由於月光比太陽光弱得多,因而形成的月虹自然也暗得多。正因為月光較弱,所以多數的月虹都呈現白色。像遼寧省新金縣和美國約克郡這次出現的能分辨出色彩的月虹,為數是不多的。

“發燒”花

人們在北極地區看到臭菘菘:sōnɡ花在冰雪中盛開,詫異之餘,不禁疑竇竇:dòu叢生:這些花為什麼會在那麼冷的地方開放?

20世紀80年代初,瑞典倫德大學三位植物學家為了解開這個有趣的謎而奔赴北極。經過調查,他們發現臭菘花盛開的原因是因為花朵內部能保持比寒冷的外界溫度高得多的恒溫。花兒為什麼能“發燒”?三位瑞典科學家認為這跟它們追逐太陽有關。他們將生活在北極地區的仙女木花花萼萼:è用細鐵絲固定,以阻止其“行動”,然後再在花上放一個帶細鐵絲探針的測溫裝置。旭日東升,氣溫升高時,被細鐵絲固定的花朵內部溫度要比未固定的低,因為未固定的花朵能隨著太陽的運動而一直麵朝太陽。因此他們得出結論:花兒向陽能積累熱量,有利於果實和種子的成熟。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植物學家沃爾則認為,極地花朵“發燒”是因為脂肪轉化成碳水化合物釋放熱量所致。他觀察到極地植物臭菘,在連續兩星期的開花期間,漏鬥狀的佛焰苞把花中央的肉穗花序“捂”得嚴嚴實實,內部的溫度竟然保持在22℃,用向陽理論顯然難以解釋。經測定,沃爾發現臭菘體內存在一種叫乙醛乙醛(quán):是一種有機物,其分子式為:CH3CHO酸體的特殊結構,它的內部是生物化學反應的最佳場所。當植物體內的脂肪轉變成碳水化合物時,花兒就“發燒”了。可不久,沃爾發現在另一種叫喜林芋的“發燒”花兒內部並不存在脂肪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的過程。喜林芋“發燒”是靠花兒內部雄性不育部分的“發熱細胞”。沃爾因此以為,花兒“發燒”是為加速花香的散發,從而更好地招引昆蟲傳粉。在寒氣逼人的北極地區,一朵朵“發燒”的花就像一間間暖房引誘昆蟲前來寄宿,從而借助昆蟲完成傳粉。但美國植物學家羅傑和克努森卻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們認為,這些花兒“發燒”不僅為了招引昆蟲。更重要的是為了延長自身的生殖時間,隻有這樣,才能從容不迫從容不迫:非常鎮靜,不慌不忙地開花結果,延續後代。

花兒為什麼“發燒”?至今尚無統一的說法。大多數人認為,在沒有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前,斷然下結論是不可取的。

怪  樹

雲南是孔雀的故鄉,那裏常年青山蒼翠,雲霧繚繞。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參觀遊覽。而自1993年初,雲南南部地區的一棵普通而又離奇的大樹,卻成了成千上萬好奇的人們最為關注最為感興趣的焦點。

這棵大樹位於普洱縣寧洱洱:ěr鎮南口村旁,從樹種看來,這隻是一棵在當地幾乎隨處可見的百齡老椿椿:chūn樹。

1993年1月27日,在雲南南部地區盛產茶葉的普洱縣發生裏氏6.3級以上的大地震,地震對當地百姓房屋設施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而大地震的震中就在距大椿樹不到10千米的地方,當地村民的房屋不少倒塌,大椿樹居然沒有被震倒。地震剛剛過後的2月18日下午4時,一場10級大風又突然襲擊了普洱縣大部分地區,這一次,這棵百年老樹沒能逃過浩劫,在狂風中轟然倒地。老椿樹倒了的消息在村裏不脛而走不脛(jìnɡ)而走:沒有腿卻能跑(脛:小腿),形容傳布迅速。因為過去這一帶的村民總習慣在這棵大樹下乘涼、休憩憩:qì,第二天一早,很多傷心的村民不約而同地來到橫躺在地的大椿樹旁,老人們一邊不停的搖頭惋惜,一邊圍著老椿樹轉來轉去,當有人心疼地蹲下去撫摸這棵老椿樹的樹根時,人們才驚異地發現,這棵樹冠如此巨大的老樹,竟然沒有直穿地層深部的主根,隻有無數在老椿樹倒地時已拆斷的支權根和氣根。

樹冠巨大的椿樹倒地後因恰巧阻斷了通往村頭的小路。村民們出來過去十分不便,幾經磋商,人們最後決定將其分段砍伐後當柴燒。2月20日中午,有不少村民帶著各種工具來砍樹,當這棵大樹的樹冠和不少樹根被砍斷運走,主幹也肢解到隻剩3米左右時,突然“嘩”一聲,大樹猛然拔地而起,端正地矗立在原來的位置上,如同從未被刮倒過一般。這轉眼之間發生的奇跡,把正在鋸樹身的3個農民嚇得目瞪口呆,“啊”的一聲驚叫著轉身掉頭就跑,旁邊的許多人也不知所措,有的人甚至下意識地給老椿樹磕頭作揖,“神樹”的消息從此迅速傳開。以至於滇滇:diān西南一帶許多農民翻山越嶺,帶著幹糧,前來朝拜這棵“神樹”。

隨著“神樹”的消息越傳越廣,此事引起了有關方麵的高度重視,雲南省、思茅地區、普洱縣科委的科技工作者對這棵椿樹進行考察、研究、有人推測,當時大樹倒地後,有部分氣根未折斷仍在地裏,正因為震中離大椿樹很近,地震過後,地殼的整合形成拉力,將老樹的氣根重新拉緊,在有人砍樹時,氣根拉起了餘下的樹幹。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整棵樹包括樹冠還在,也許是拉不起來的。

但是另一些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認為氣根畢竟不是主根,而且也斷得差不多了,單單靠這些殘缺的氣根怎麼能拉起來大樹呢?

也有人認為,這一帶地質情況非常複雜,大椿樹倒地而起的原因,可能和地下極為複雜的地質情況有關。然而到底是什麼樣的地質情況呢,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

當地有些有迷信思想的老人認為,這棵大椿樹百年來,為當地百姓擋風遮雨,避暑納涼,做盡了好事,是上蒼讓它命不該絕,這種說法當然不足為信。

1995年4月,有關人員再次來到這個地區考察這棵大椿樹時,隻見它依然樹幹直挺,雖然樹幹上由於當年砍伐時造成了樹幹刀痕累累,但仍然充滿活力。當年倒地時被砍去樹冠、上半部樹身後餘下的1米多高的樹幹,竟從光禿禿的頂端,又抽出了若幹枝樹幹。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無奇不有:什麼奇怪的事都有,至今這棵倒地又起的大椿樹仍然默默無語地每天迎送著出來進去的當地村民,那嘩啦啦的樹葉在春風中似乎又不停地低聲訴說,隻是我們聽不懂它的謎語。

“神  木”

“神木”生長在俄羅斯西部沃羅涅日市郊外。說起神木的神奇之處;還得從300多年前發生的一場著名海戰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