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難解的(3 / 3)

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聳立在複活節島四處的巨石像,很容易使人想到位於安第斯山脈的蒂亞瓦納科。因為那兒發現的巨石人像,其孤傲不遜的造型,麵目清苦的麵容,與複活節島上的雕像如出一轍。但兩地隔著高山和海洋,有近400公裏的路程,這種空間的阻礙如何進行文化交流呢?

公元1531年,西班牙殖民主義者弗朗西斯科·皮紮羅,率兵進犯印加帝國(今秘魯境內),當他向當地印第安人詢問蒂亞瓦納科的情況時,他們告訴他誰也沒有見過這座燦爛的文明古城——蒂亞瓦納科毀滅之前的情形,因為它建設時,整個人類尚處在漫漫長夜的洪荒時代。

從這個殘存的線索中,不禁讓人想到一個問題,倘若複活節島的巨石人像是受蒂亞瓦納科的影響,那麼,是誰把設計藍圖,加工辦法和吊裝設備帶往遙遠的太平洋中部一個小小的荒島?

很顯然的,原始的土著民族是不可能完成的。那麼,傳播這種文化的人又是誰呢?

複活節島上僅生活著1000多居民,而在羅格文來到之前,小島僅有數百人,島上沒有樹木、無法以采集度日、狩獵也不可能,因為島上除了零星的鳥類之外,成群的老鼠便是島上的唯一動物。

島上的土著居民以近海捕撈為業。在他們目所能及的視野內,除了大海、太陽、月亮以及星星之外,就別無他物了。愚昧當然和蠻荒有關係。

然而,複活節島上的居民稱自己世居的地方為“特—比托—奧—特—赫努阿”,意思是“世界的肚臍”。

假如:我們能遠離地球,從高空鳥瞰地球時,我們驚訝地發現,島上居民對自己居住地方的叫法完全沒錯。複活節島位於太平洋中部,正是世界的中部——肚臍!

難道,島上的居民曾經從高空俯視過自己居住的地方?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肯定有人曾經從高處俯瞰過小島,並把這些告訴島上的土人。問題是這些人又是誰呢?

“長耳人”

1722年,荷蘭人羅格文登上複活節島後,還發現島上由兩個特征迥然不同的民族構成,占人口大多數的第一個群體明顯屬於大洋洲的棕色人種;第二個群體則屬於白色人種,他們個子很高,毛發和胡須呈紅色或黃色,耳垂因戴著一些10~15厘米的勾子而顯得格外長。他們被稱為“長耳人”,是島上的武士階層。

52年以後,英國航海家庫克把船停泊在複活節島上時,那些本來麵向內陸的石像已經被人從石台上推倒了,可能是這個島上的居民發生過激烈的內戰。

爆發內戰的原因,不過是籠罩石像的眾多謎團之一。

譬如說,大約有80個粗具外形,尚未完工的奇怪石像橫臥在火山口,雕刻者就是從那裏鑿出灰色的火山岩來雕像的,劈石用的鑿子撒落四處,似乎是劈石時突然丟下的,這是什麼緣故呢?他們已開始雕刻這些石像,其中有的長達21米,後來為什麼又放棄了?是什麼人刻這些雕像的?巨大的石像生著雙翅和鳥一樣的腦袋,還有一些石像肩頭耷拉著,光脊梁和肋骨向前突出,而肚子則完全凹陷下去,麵孔奇特恐怖:過分長的耳朵幾乎垂到肩上,眼睛異常突出,目光凝重,彎勾鼻子,下巴奇特,額頭很高,尖尖的頭頂上頭發稀少,兩道濃密的眉毛連在一起,所以這些特征,加上他們痙攣般的表情,給人噩夢一樣的恐怖。

一般學者認為,約公元12世紀時,玻利尼西亞人劃著裝有弦外支杆的獨木舟由西向東到達複活節島,但是根據複活節島居民的傳說,他們的祖先約在公元400年前後來到複活節島,後來玻利尼西亞人也來到島上。他們來到之初受到長耳人的熱情款待,島上的石像是長耳人為紀念亡者而豎立的。

兩種族的人和平共處了一段時間,但是後來,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和追求終於導致一場戰爭。玻利尼西亞(短耳人)無法理解長耳人那種近乎狂熱的勞動和創作欲望,他們詭計多端,愛好征伐,在密謀中他們於公元1600年至1700年發動了一次叛亂,由於人數上的優勢,加上有內奸,玻利尼西亞人贏得了戰爭,紅頭發白人被屠殺並扔進伊科溝內。玻利尼西亞人在內奸的協助下,攻破長耳人的要塞,並一把大火燒毀了要塞。不過溝內發現的物質,經過碳14的測定,證明其年代在1680年,比那些大石像被推倒的日期幾乎要早一百年。

科學家們相信,長耳人在島上有著非凡的成績,石頭雕刻,平台、坡道、長廊、堡壘以及在堅硬的岩石上鑿出的洞穴和坑道,以及火山峰上的觀象台。由此有人認為,複活節島上的來者是來自外太空。根據傳說,他們被稱為維拉科哈斯人,即飛人之意,他們在觀象台上降落,在山上發現有許多石刻和石雕,表現的是長著軍艦鳥一樣的雙翅和腦袋的人,以及一些圓腦袋、其大無比的環形眼睛的怪人。

20世紀50年代,挪威人類學家兼冒險家海伊達到複活節島作了一次遠征考古,對雕石像的人和石像倒下的原因提出獨特的見解。他的依據是古老的民間傳說與物證。

傳說中說,長耳人在紮蒂基國王的率領下於公元300年左右從美洲大陸的秘魯渡海來到複活節島。他們乘坐的船有三至四根桅杆,二至三層的甲板,風帆的配置十分合理,一船能運載好幾百人。在複活節島的岩洞的洞壁中發現這些船的形象。龐大的艦隊在複活節島的阿納凱納海灘登陸。他們在那裏雕刻了一個絕妙的石頭圓球,並稱之為海島的黃金中心。

長耳人帶來了天文學、航海學、建築學、物理學和農業科學的先進知識,“隆戈隆戈”文字,對太陽的崇拜,以及甘薯、甘蔗、蘆葦等作物,石刻作品中表現的形象是蛇、凱門鱷、企鵝、鳥類、貓、猴子等,而且石像與在南美洲發現的石像非常相似。石刻上的動物都是玻利尼西亞人完全不知道的。另外,海伊達指出,島上有許多木刻的表意文字,它們全都刻在硬木匾上,島上的人稱之為“說話板”,這文字至今沒有破譯出來。海伊達指出,古代的玻利尼西亞人沒有這種文字。海伊達本人曾於1947年乘“康迪基”號木筏作了一次著名的旅行,以證實自己的說法。

不管那些石像是誰雕刻的,整個過程必須全體居民合作才能完成。海伊達作過一次試驗,單是移動一座石像就需要動用18人。島上的居民為什麼要投身於這件費力的事情呢?他們的動機是什麼?現代心理學倒是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見解:複活節島非常貧瘠,沒有多少動物可供狩獵,而且位置偏僻,沒有仗可以打,長耳人為了打發時間,於是開始雕刻巨大的石像。事實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