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名人之謎(1 / 3)

第五章名人之謎

所羅門的秘密寶藏

公元前11世紀,猶太國王大衛(公元前1000年——960年)統一了以色列和猶太,建立了以色列-猶太王國,將迦南古城耶路撒冷定為統一國家的首都和宗教中心。大衛死後,他的兒子所羅門(公元前960—930年)即位。所羅門統治時期,是以色列-猶太王國手工業、商業,特別是對外貿易的全盛時期,被古代一些史籍描寫成猶太人曆史上的“黃金時代”。

在古代一些文藝作品和曆史傳說中,所羅門往往被說成“理想國王”、“賢明統治者”,其實他是一個極殘暴的君主,對周圍地區征收繁重的賦稅,實施強迫勞役,命令人民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上建造豪華的宮殿和神廟。《聖經》記述了所羅門建造耶和華神廟的情況:“所羅門定意要為耶和華建造殿宇,又為自己的國家建造宮室。所羅門就挑7萬扛抬的,8萬在山上鑿石頭的,3600名督工的。”

按《聖經》所說,所羅門命令修建神廟的15萬人,都是住在以色列的外邦人,此外,他還從以色列人中挑選3萬民工服勞役,整個工程費時7年。這個神殿座西朝東,長200米,寬100多米,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美觀,內部裝飾極為華麗。這個神殿成為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教徒們都去那裏朝覲和獻祭敬神。“亞伯拉罕聖岩”圍在神殿中央,聖岩長18米,寬2米,是一塊花崗岩,它由大理石圓柱支撐著,下麵的“岩堂”高達30米。“岩堂”裏設有祭壇,壇上存放著刻有“摩西十誡”的石塊的聖箱,“摩西十誡”又叫“耶和華十誡條”,耶和華是猶太教的教神。在聖箱內,除存放著這些戒條外,還收藏著“西奈法典”。聖箱是用黃金製的,稱為“耶和華約櫃”,也叫做“黃金約櫃”,它被古代猶太人視為關係著猶太民族興衰存亡的“鎮國寶物”。所羅門在“亞伯拉罕聖岩”下,修建有地下室和秘密隧道。據說所羅門把大量的金銀珠寶存放在秘密隧道和地下室裏——這就是曆史上舉世聞名的“所羅門財寶”。

所羅門死後,他的繼承者耶羅波安執政時期,北部的以色列人在耶羅波安的領導下,得到埃及的支持,攻陷耶路撒冷城,隨之以撒馬利亞城為首都,於公元前928年建立以色列王國。一度統一的以色列—猶太王國從此分裂了。以後南部的猶太人仍以耶路撒冷城為首都,建立猶太王國。到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即“迦勒底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派遣大軍,攻陷耶路撒冷城,滅亡猶太王國,猶太的幾乎所有富裕階層,許多手工業者,甚至包括一部分貧困居民,均被擄到巴比倫,成為“巴比倫之囚”。巴比倫軍隊在耶路撒冷城內大肆燒殺搶掠,神殿也被付之一炬,變成廢墟,巴比倫軍隊沒有發現“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它們哪裏去了呢?據一些人估計,有兩種可能:一、在巴比倫軍隊未入耶路撒冷城之前,祭司們早已把“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搬運到別的地方,隱藏起來了。二、可能仍然存放在神殿聖岩的地下室和秘密遂道裏,但由於地下室和秘密隧道曲折幽深,結構複雜,像“迷宮”一樣,因此,巴比倫軍隊根本無法進入地下室和秘密隧道。從此以後,關於“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究竟藏在何處的問題,眾說紛紜,誰也弄不清它們的真相。

公元前538年,波斯國王居魯士攻占巴比倫城後,釋放了被囚禁在巴比倫的猶太人,約四萬多猶太人趁機回到耶路撒冷,重建了耶路撒冷神廟。從公元前四世紀起,馬其頓、托勒密、塞琉古諸王國相繼侵占耶路撒冷,他們都曾想方設法尋找“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可是,結果都不知其下落。

公元前63年,羅馬軍隊攻占耶路撒冷後,巴勒斯坦屬於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公元一至二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時期,也曾經千方百計地去尋找“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也同樣不知其蹤影。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公元306—337年),大力提倡基督教,在耶路撒冷神殿廢墟上建造了基督教大教堂,在“亞伯拉罕聖岩”上建造了祭壇。伊斯蘭教興起後,倭馬亞王朝的阿卜杜勒·馬立克(公元685-705年),在耶路撒冷建造了清真寺。後來在耶路撒冷神殿斷垣殘壁的地址上建立起城牆,成為伊斯蘭聖地西牆的一部分。猶太人把這一段牆稱為“哭牆”,每星期五,都有人到“哭牆”去表示哀悼和進行祈禱。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奉耶路撒冷為“聖地”,三個教的教徒們都把尋找“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作為自己的神聖曆史使命之一。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紀,十字軍東征時,許多人湧進耶路撒冷,四處尋找,可是沒有人能找到“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

兩千多年來,直至現代,尋找“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的活動一直未曾停止過。20世紀初,先有英國的幾個冒險家,潛入耶路撒冷城內,事先用金錢賄賂守夜人,在夜深人靜時悄悄進入神殿,撬開聖岩邊的石板,挖掘泥土,把挖出的泥土運到牆外,直到快天亮時,把原來撬開的石塊照原樣蓋好,不留痕跡,天亮前他們悄悄地溜走。這樣,一直秘密地連幹了七個晚上,洞越挖越深,卻毫無發現。到第八天清早天快亮時,他們的秘密活動被伊斯蘭教一個阿訇偶然發覺了,阿訇大喊“捉賊”!附近的教徒們被喊聲驚醒,紛紛手持匕首、木棍、多種武器跑出來抓賊,那幾個冒險家被嚇得慌忙逃跑。事後,教徒們知道了守夜人接受英國冒險家賄賂的真相,於是極端氣憤地用石頭把守夜人砸死了。從此以後,教徒們夜晚加強了對神殿的守衛。

有些人認為,“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可能早在距今約兩千多年前,即在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軍隊攻入耶路撒冷城之前,就已經轉移到“尤安布暗道”裏隱藏起來了。

關於“尤安布暗道”,有一段很古老的來曆,據傳說,早在3千多年前(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左右),耶路撒冷被外來民族——以布斯人侵占了,所羅門的父親大衛率領猶太部落去圍攻耶路撒冷城的以布斯人。由於耶路撒冷城牆高聳,以布斯人防守嚴密,大衛久攻不下。一天夜裏,大衛部下一個名叫“尤安布”的軍官感到口渴,他從軍營地來到城邊河穀底,發現一個洞窟裏湧出泉水,並聽到洞裏傳出陣陣用鉛桶打水的聲音,他感到很奇怪,鑽進洞窟一看,隻見一個係著繩子的鉛桶正在洞窟深處往上升,他想了想,就明白了:由於耶路撒冷城裏很缺水,以布斯人從城內挖了一條長長的地道通到城外的河穀底,每天深夜,以布斯人經過這條地道來到這裏汲水。尤安布立即回軍營向大衛報告:他發現了一條進入城內的暗道。隨後,他帶領一支軍隊悄悄地進入城邊河穀底的洞窟,經過暗道進入城內,殺死守夜的哨兵,打開城門,迎接大衛軍隊進城,打敗了城內的以布斯人,這樣,大衛就很快地占領了耶路撒冷,並把它定為以色列-猶太王國國都。

由於這條暗道是尤安布發現的,立了大功,所以後人把它簡稱為“尤安布暗道”。——《聖經》裏曾提到尤安布暗道攻入城內、打敗以布斯人的故事,但沒有寫明暗道在哪裏。到所羅門繼任國王時,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上建造豪華的宮廷和耶和華神殿,並在“亞伯拉罕聖岩”下麵修建了地下室和秘密隧道,據傳說,所羅門的秘密隧道與上述“尤安布暗道”相通。

自從新巴倫王國軍隊在耶路撒冷沒有找到“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以後,兩千多年來,有些人一直懷疑,很可能在“尤安布暗道”裏隱藏著“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但“尤安布暗道”究竟在哪裏?誰也說不清楚。直到1867年,英國軍官沃林上尉在耶路撒冷近郊遊覽時,偶然發現一個曲折幽深的洞窟,他鑽進洞內,一直往前走,經過許多人工鑿成的石階,走到一個水池旁,又發現一眼泉水,他猛一抬頭,突然看到岩頂上有個圓洞,他用一根爬山繩爬上圓洞,再順著暗道繼續往前走,經過一道階梯,大約上了30多米高,又發現一條曲折的暗道伸進漆黑的山洞,走出了這個山洞後,他終於進入了耶路撒冷城內——他喜洋洋地宣稱:古代“尤安布暗道”被他發現了。但他在暗道裏並沒有發現“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有些人不同意英國軍官沃林上尉的論斷,他們認為,沃林上尉所發現的並不是古代“尤安布暗道”,而是過去人們不知道的另一條地道。

據《聖經》以及其它一些古籍記載,所羅門娶了一位埃及公主為妻後,他還與阿拉伯南部的示巴國王聯婚,示巴女王來到耶路撒冷城訪問時,帶來了一支很大的駱駝隊。兩千多年來,在國外還有這樣兩種傳說:一說“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後來由所羅門與示巴女王生的兒子偷了出來,運到阿拉伯南部或者運到埃塞俄比亞古都阿克蘇瑪隱藏起來了;另一說,由埃及公主偷運到埃及隱藏起來了。許多人曾跑到阿拉伯南部、埃塞俄比亞、埃及等地去尋找,都不見蹤影。

有些人堅信,“所羅門財寶”和“黃金約櫃”仍在耶路撒冷的秘密地道裏。20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兩個冒險家——理查德·哈裏巴特與莫埃·斯泰布,避開人們的耳目,悄悄地鑽進傳說中古代尤安布發現的那個洞窟,二人隨身攜帶著手電、鐵鏟等物,懷著十分恐懼的心情,在陰森森的地道裏,摸索前進,找到一處土質不同的地方,發現前麵有兩條曲折的地道,二人估計其中有一條可能是古代以布斯人出城取水的舊道;另一條可能是通向“亞伯拉罕聖岩”的秘密隧道。二人決定沿著其中的一條向前走去,走了約150米左右,似乎隧道已到了盡頭,連接著的是朝上去的石階,可是台階與通道都被大量泥沙堵塞了,無法前進。二人用隨身攜帶的鐵鏟不斷地挖掘泥沙,挖出的泥沙就堆在地道裏,地道幾乎被泥沙塞住了退路,可是,台階上的流沙卻仍然不斷地流下來,就像有什麼人在故意搗亂似的,似乎永遠無法清除台階上那些源源不斷的流沙,兩個人覺得台階上似乎有威力無窮、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在使流沙不斷地流下來,越挖掘,流沙就越流越多,如果停止不挖,流沙也就停止不流,二人心中十分害怕,驚慌失措,急忙沿著原路退回。出來之後,二人竭力誇大和渲染地道裏恐怖可怕的情景,令人聽而生畏。1939年3月,理查德·哈裏巴特乘小帆船橫渡太平洋,遇到狂風惡浪,帆船沉沒,遇難身亡。從此,再也沒有人知道那條神秘的隧道了。

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所羅門擔任國王時,經常派船出海遠航,每次歸來總是金銀滿艙,所以人們紛紛猜測,在茫茫大海中必有一處寶島是所羅門王貯藏黃金的寶庫,那些黃金就是從那座海島的寶庫載運回來的。但這始終是個謎。

佛羅倫薩的主宰麥第奇世家

1478年4月一個星期天,佛羅倫薩大教堂內擠滿了做彌撒的教徒。平民並肩站在中殿,而在教堂巨大的圓屋頂之下,市內的高門望族雲集,身上盡是絲絨織錦,珠光寶氣。離大祭壇最近的顯赫人物當中,包括富裕的麥第奇銀行業世家的成員。麥第奇家族非正式地統治佛羅倫薩已達半個世紀。其中羅倫索是家庭之首,在曆史上有“偉大的羅倫索”之稱,年約29歲,皮膚黝黑。在他身旁的就是相貌俊美的弟弟吉裏亞諾。

到了最莊嚴的一刻,領聖餐儀式開始,雄渾的鍾聲在頭頂高處響起,祭壇附近一些人突然發難,動手殺人。

人群中混進了巴龍切利和嫉妒麥第奇家族的帕齊家族成員弗朗切斯科。他們拔出常人可以帶進教堂的長劍,撲向年輕的吉裏亞諾亂砍亂刺;後來在他屍身上發現19處傷口。在同一時間,另兩個教士裝束的人從長袍下抽出匕首,迅雷不及掩耳般向羅倫索猛刺,使他立刻倒地。這四名刺客事後跑出街外,按照計劃和同黨會合,並且向佛羅倫薩的人民呼籲,自麥第奇的“暴政”下起來,掙脫枷鎖。

這些刺客的估計完全錯誤。佛羅倫薩的人民不錯是立刻起來,卻是滿腔悲憤,要緝捕刺客及其同黨歸案。結果,捕獲全部有關的罪犯,均予處死。關於佛羅倫薩人民為麥第奇家族複仇的行動,有一項獨特的記載留下來,令人毛骨悚然:年輕藝術家達芬奇看見市政議會大樓(今日遊客稱為韋基奧宮)的窗戶上,懸著一名刺客的屍體,於是把它畫了下來,連披在那被人鄙視的屍體上的衣服,也仔細描繪下來。

吉裏亞諾傷重而死,但羅倫索僥幸逃過大難,並繼承祖父和父親的基業,繼續支配佛羅倫薩的共和政體16年。從羅倫索的貢獻看來,他能逃過1478年4月的刺殺,實在值得慶幸。自14世紀至17世紀,麥第奇家族在佛羅倫薩城邦掌權達400年。他們是商人出身,由於經營有術,成為富甲一方的銀行世家,在政界有龐大勢力,其後在君主政體中世代均為大公爵,經過一個長時期,後人逐漸淪為膏梁子弟。麥第奇家族在近400百年中,隻有15世紀因促進意大利的文藝複興運動,才真真正正名垂青史。至於麥第奇家族裏又以“偉大的羅倫索”貢獻最大。他努力推廣文化活動,使佛羅倫薩充滿朝氣。

羅倫索的祖父柯西摩是盡心致力於佛羅倫薩政治和文化的第一位麥第奇家族成員,1429年,柯西摩40歲,繼承了父親龐大的銀行事業,銀行分行遍布歐洲和意大利各大城市。柯西摩是佛羅倫薩首富,本來可以舒舒服服地過生活。但他繼續拓展家族的業務,而且好比農場一個普通農民墾土耕種一樣,親力親為。柯西摩又順利涉足政壇,正如他的孫兒羅倫索後來評論說:“在佛羅倫薩,有錢而沒有政治勢力後果堪虞。”佛羅倫薩這個城邦,名義上由一個九人議會管理,議員表麵上都由人民選舉出任。不過柯西摩開始用錢收買政治勢力時,議會可以說是富有的阿爾比齊家族“囊中物”。柯西摩權勢日大,阿爾比齊家族恐怕既有的優越地位受到威脅,於是在1433年,誣陷柯西摩賣國。他們的陰謀得逞,柯西摩被流放到派杜阿城。

阿爾比齊家族沒料到事情的嚴重後果。柯西摩把麥第奇家族財產悉數提走,結果佛羅倫薩官員均損失重大。不足一年,柯西摩應邀回佛羅倫薩掌政。自此之後,阿爾比齊家族聲譽大損,柯西摩和他的後人不斷加強控製議會,不久,議會便完全聽命於麥第奇家族。不過柯西摩善用權術,雖然獨裁,卻絕不是個暴君。除了敵對家庭如阿爾比齊和帕齊之外,一般佛羅倫薩的人民從來沒有反抗柯西摩。柯西摩更開創麥第奇家族的傳統,大力資助建築師、藝術家和文學家,讓他們得以各展所長,使佛羅倫薩成為文藝複興的發源地。

柯西摩的兒子皮耶羅在1464年繼承父業,但不幸患上家庭遺傳的痛風症,飽受折磨,5年之後便撒手塵寰。當時其子羅倫索年紀尚輕,僅滿20歲,但佛羅倫薩人民仍然擁戴他主政。羅倫索本來不允,但議會鑒於麥第奇家族以往處理政務井井有條,堅決力邀,在此責無旁貸的情況之下,羅倫索毅然肩負重任,直至1492年他英年去世為止,死時隻有43歲。佛羅倫薩城邦在羅倫索領導下,達23年。

羅倫索其貌不揚,皮膚黝黑,五官並不討人喜歡,鼻子大,聲音沙啞刺耳。不過他為人和善,掩蓋了貌醜的缺陷。他十分有才華。前一天他在簡陋酒館和粗鄙的老朋友喝酒交談,次日竟和嚴肅的學者辯論哲學問題。他既寫粗俗不堪的歌曲,又作極優美的詩作。此外,他也像祖父柯西摩一樣,竭盡全力地推動藝術發展。米蓋朗基羅亦有賴於羅倫索的慧眼賞識,和源源不絕的巨額資助,才可以展開藝術創作。事實上,任何有誌於複興古典藝術的人,都可以得到麥第奇家族的資助。在羅倫索領導下,佛羅倫薩成為璀璨的文化中心,不僅給意大利文化帶來了新生命,其影響力最後更遍及歐洲每一個角落。

不僅如此,羅倫索更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不用發動戰爭,隻是借談判和締結聯盟,便巧妙地使佛羅倫薩免受敵國侵擾。他致力維持意大利各城邦之間勢力均衡,所以1492年他逝世時,那不勒斯國王不禁表示衷心哀悼,並予讚頌,稱他是不可多得的英雄。“羅倫索足以名垂千古”,那不勒斯國王說,“但對整個意大利來說,他實在是英年早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