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借威名涉險無憂

抓時機勸降奏效張遼與夏侯淵圍昌於東海。幾個月後,軍糧耗盡,夏侯淵便想退兵。張遼對他說:“近幾天來,我每次至軍前行視,昌都盯著我看。而且,他射出來的箭也越來越少。我想,這是因為昌心中已經猶豫,所以不想拚命死戰。我想請他出陣對話,或許可以誘他來降。”夏侯淵同意了。張遼便派人對昌說:“曹公有話,讓張遼轉告於你,所以請你相見。”昌聽後,果然從被圍的三公山上下來與張遼說話。張遼便勸他投降,昌同意了,便請張遼上三公山拜見昌的家人。張遼便與之單身上山。

昌投降之後,曹操責怪張遼說:“孤身弄險,不該是你這樣的大將所為。”張遼說:“你威信著於四海,我以你的名義前往,雖然是單身涉險,昌卻絕對不敢加害於我。”這正是張遼的聰明之處。

龐統察虛斷案

三國時,龐統(公元179—214年)曾任過縣令。一天,當地一大戶人家的弟兄倆,因家事打起架來,兩人跑到縣府告狀。在公堂上,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龐統聽了有點不耐煩,大聲斥責道:“你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官要親自察訪,現在你們都回去,聽候處理。”

老二氣呼呼地走了。入夜,老大讓家人送來20兩白銀,龐統立即收下。第二天升堂,龐統把驚堂木一拍,喝道:“來人,把老大押下去重打30大板!”師爺問:“大人,怎麼不審就斷?”龐統說:“有理膽壯,無理心虛。老大送禮說明心虛。”邊說邊拿出白銀20兩,眾人對龐統智斷此案,都十分欽佩。

曹操坐山觀虎鬥

三國時,袁紹在倉亭被曹操戰敗後心情抑鬱,得了重病,臨終前立幼子袁尚為接班人。曹操親率軍討伐袁氏兄弟,企圖乘勝平定河北。曹軍鬥誌旺盛,進攻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黎陽,兵臨冀州城下。袁氏三兄弟和高幹分別率領四路軍馬拚力死守。曹軍連攻數日不下,曹操便召謀士商議對策,謀士郭嘉獻計說:“袁紹廢長立幼,兄弟之間為爭權奪利必定不和,但他們也會聯合起來對付強敵。如果我們暫時不攻冀州,而去攻打荊州劉表,他們就會自相殘殺,到那時我們再來討伐袁氏兄弟就一定會成功。”曹操覺得郭嘉說的很有道理,便率軍南下攻打荊州。曹操剛撤軍,袁紹長子袁譚便同袁尚大動幹戈,互相殘殺起來。袁譚求曹操派軍支援,曹操乘機北上,殺死了袁譚,打敗了袁熙、袁尚,迅速占領了河北。

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曹操親自帶領大軍征討張繡(袁紹部將),時值盛暑,長時間行軍途中始終未見水源,將士們口幹舌焦,十分難忍,影響了身體和士氣。曹操心急如焚,擔心這樣下去勢必影響將士的士氣,對征討不利。曹操騎在馬上看到遠處有一片樹林,心上一計,揮動馬鞭,向前一指,對將士們說:“前邊不遠處有一片梅樹林,梅樹上掛滿了又酸又甜的青梅,大家到了那兒多吃幾個,保你們就不再渴了。”將士們順著曹操所指方向望去,確實有一片樹林,想到前邊有止渴的青梅正等著他們,口中立刻生了津液,就不再口渴了,大家情緒飽滿地往前趕路。大軍向前走了一段路,終於發現了水源,解決了喝水問題。

曹操施奸防刺

曹操為人奸詐,自從把持漢室朝政以後,時時提防別人暗害他,即使親信和貼身近侍,曹操也都懷疑。於是,他常用奸計。

一次,曹操對侍衛們說:“在我睡覺的時候,你們不要隨便走近我,如果有人靠近我,誰就會遭到殺害。”有一天,他躺在床上佯睡,故意把被子弄掉在地上,一個近侍暗暗上前給他蓋被子,曹操猛然跳起來把他殺了。接著又躺下睡覺,醒來之後又故作驚訝地問道:“是誰把侍者殺了?”從此以後,每當他睡覺的時候,別人都不敢靠近。

給敵人留條活路

公元206元,曹仁(公元168—223年)隨堂兄曹操圍攻壺關(今山西境內)。壺關地勢險要,不易攻破,雙方相持不下。曹操急得直罵娘,他對手下說:“等攻下城來,把裏麵的人都活埋掉。”

曹操的話傳進城裏,守城將士和百姓都怕城陷被埋,於是,人人死戰守城。又過了幾個月,城還未攻下。這時,曹仁對曹操說:“兵法說,要給敵人留條活路,所以,圍城不能圍得太死,一定要留出一個門來。現在您把四個城門都團團圍住,而且還說攻下城把裏麵的人都活埋,這樣,反倒會激勵城裏的人去拚命死守。如果我們長期攻城不下,消耗很大,會影響軍心。”曹操聽後,覺得有道理,就命手下讓出一條路,讓城裏的人出來。這個辦法果然很奏效,沒多久,壺關城裏的人人心渙散,紛紛向曹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