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六韜
《六韜》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相傳為薑太公品尚所撰。
《六韜》共分六卷六十篇,它通過周文王、武王與薑太公對話的形式,闡述治國治軍的基本方略和指導戰爭的理論與原則。全書內容豐富,論迷詳盡,在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較大影響。
文韜
文師第一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彨,非虎非羆(pí),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chóu),為禹占,得皋(ɡāo)陶,兆比於此。”
文王乃齊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譯文】
周文王將要出去狩獵,太史官編為他占卜之後說:“您這次到渭水北岸去狩獵,將會有很大的收獲。所得到的既不是龍,也不是螭(一種無角的龍),即不是熊,也不是羆,根據卜兆將會得到一個輔佐您成就大業的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賜給您的老師,用來輔佐您,並將惠及您的子孫三代。”
周文王問道:“卜兆真的預示著這樣好的結果嗎?”
太史編說:“我的高祖史疇曾經為大禹(一說當為舜)占卜,卜兆預示會得到賢臣輔佐,後來果真得到了皋陶,當年的卜兆與今天的非常相似。”
周文王於是齋戒三天,然後乘著狩獵專用的田車,駕著狩獵專用的田馬,來到渭河北岸一帶狩獵,終於遇見薑太公正坐在長滿茅草的河岸邊釣魚。
文王勞而問之曰:“子樂漁耶?”
太公曰:“君子樂得其誌,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
【譯文】
周文王急忙上前慰勞並詢問道:“您很喜歡釣魚嗎?”
薑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君子以實現自己的抱負為樂,小人則以完成自己所做的事情為樂,我現在釣魚的情況,與這個道理很相似,並不是喜歡釣魚。”
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
太公曰:“釣有三權:祿等以權,死等以權,官等以權。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
【譯文】
周文王問:“為什麼說釣魚的情況與這個道理很相似呢?”
薑太公回答說:“釣魚時要運用三種權術,正像君主收羅人才時一樣。君主用高官厚祿吸引人才,就如同用魚餌誘魚上鉤;君主用重賞收買人才,就如同用香餌誘魚冒死來食;君主用不同的官爵職位授予各類人才,就如同用不同的誘餌釣取不同的魚一樣。垂釣就是為了得到魚,此事寓意很深奧,而且從中也可以參悟更大更深的道理。”
文王曰:“願聞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至情者,事之極也。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譯文】
周文王說:“我很希望聽聽這中間的詳情。”
薑太公說:“淵源深遠,河水才能長流不息,河水暢流,魚類才能生長繁衍,這是自然的情理。樹木根深,枝葉才能茂盛,枝葉茂盛,才會結出果實,這也是自然的情理。君子誌趣相同,情意相投,就會親密合作,親密合作就能共同籌劃事業,這也是自然的情理。言語應對,這隻是人們感情的外在裝飾;而內心深層蘊藏的情感,才是事理的極致。現以我說的都是人間的至情之言,毫不隱諱,您聽了會感到反感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直諫,不惡至情。何為其然?”
太公曰:“緡(mín)微(wēi)餌明,小魚食之。緡(mín)調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餌豐,大魚食之。夫魚食其餌乃牽其緡,人食其祿乃服其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嗚呼!曼曼綿綿,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遠。微哉!聖人之德,誘乎獨見。樂哉!聖人之慮,各歸其次,而立斂焉。”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