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約翰森回國後,仍認為阿蒙森是位偉人,表現了他崇高的品質和教養。但終因寡歡酗(xù)酒,自盡而亡。約翰森觸犯了阿蒙森的領導權,也許約翰森應個別阿蒙森談計劃中的不足,以及阿蒙森指揮上的失誤。以免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分散領導權導致探險失敗。但阿蒙森如能指出約翰森方式上的不良影響,並在其改正後,仍讓這個極有才華的探險者,隨他一同衝刺南極極點,豈不是更能體現出阿蒙森的水平和偉大的襟懷嗎?可惜,曆史沒按照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的去發展。
關於阿蒙森神秘地半途宣告目的地的做法,受到的非議頗大。但他當時也許隻能那樣去做,也不敢冒險公開宣布計劃,怕南森博士不借船,本來他應告訴南森博士才對。南森是個偉人,會借給他的,甚至也許和他一同去南極探險。而阿蒙森內心深處,是否有天無二日,雙雄難並存的想法呢?南森博士的威望如日中天,要是到了南極極點,完成偉大業績,皓月之旁,阿蒙森這顆星的光芒恐難讓人注意了。
究竟是怎麼想的,則隻有阿蒙森自己知道了,任何人隻能分析和揣測,卻得不到證實。
或者阿蒙森想,別冒險逞(chěnɡ)匹夫之勇,像那個固執的小昆蟲想從玻璃上鑽過去那樣。還是運用智慧和耐心,暫時用一下自己也不喜歡的方法,暫時走進一個讓人非議的黑洞,隻要能鑽出來就行。這一切是手段方法,終極目的是南極極點。隻要自己的動機和目的正大,就用不著灰心和難過;也用不著關心周圍的人怎樣非議。
為了達到目標,暫時走一下與理想相背馳的路,有時正是智慧的表現。人們時常要去耐心的去做披荊斬棘披荊斬棘(jí):劈開荊條,砍斷棘樹。形容清除障礙物,開辟新土或通路。也比喻在創業過程中克服困難、掃除障礙。、修橋補路的工作,然後才發現,離自己追求的目標,其距離又近了許多。隻要理想目標不放棄,動機又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追求和提高自己祖國的榮譽,阿蒙森也就隻好任人非議了。
1911年1月,阿蒙森乘的“前進號”到達羅斯海的鯨魚灣,這時,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的探險船正停泊在冰障的對麵一端的羅斯島上伊馬斯角。阿蒙森這時離南極極點約一千五百六十公裏,而斯科特離南極極點一千冰百七十公裏,比挪威探險隊距離遠些。
英國斯科特沿著一條沙克爾頓已經走過的熟悉道路前進;而挪威阿蒙森則計劃用征服未知航道的辦法取得先到南極極點的勝利。
阿蒙森把“前進基地站”建在離海五公裏遠的冰障上,這是有些冒險。如果冰障向大海的冰板片裂開時,這個“前進基地站”也將隨之漂向一望無際的南太平洋。但他對冰障的特殊構造專門進行過研究,認為這塊大小相當於法國麵積的冰地,七十年來一直停留在原地沒有動,所以就決定設在這裏。為了省卻費力的運輸,基地站不要離海過遠。如果,他們在這片冰地上住一年,證實了阿蒙森對冰障性的假設。
阿蒙森下令趁南極的暖季,組織好給養的運輸,建立三個各距一個緯度的給養庫,然後度過南極的寒季。準備明年春天九月份一到,就向南極極點進軍。英國斯科特探險,也不可能在此之前動身。
阿蒙森的基地和給養倉庫之間,隻有半公裏遠,且用一排旗幟豎立在二者之間,1911年2月中旬,開始建立給養庫,以此成就九月份向極點進軍時可以有食物和裝備的來源。所謂給養庫不過是埋藏在冰障的冰地下的一堆給養,周圍用雪堆成三公尺高的雪牆。每隔十五公裏豎立一根係著旗子的竹竿,碰到壞天氣時,好找到重要給養品的備用庫所在地。
暖季結束時,已把三噸半給養,貯藏在向南極極點衝刺的路上,每隔一百一十公裏,便建立一個小給養庫。為了度過漫長的黑暗冬季,進行了緊張的準備工作,這時,“前進基地站”的建立工作也已完成。他們搭了十四個帳篷,風吹來的雪,正好把他們的帳篷腳蓋住,寒冷的氣流被擋在帳篷外。由於冬季來臨,狗兒也沒法去追獵海豹而亂跑了,白天就鬆掉了它們的纜(lǎn)索。
探險隊裏的能工巧匠,把雪橇(qiāo)的重量從七十四點八四公斤,減到二十四公斤重,對狗拉動雪恁而言,比以前容易許多。
在等候南極漫長的冬季結束之前,阿蒙森的組織才能又起了良好的作用。他鼓勵隊員用發明創造的方法來消遣(qiǎn),而且使人們和睦相處。
阿蒙森探險隊隊員,由於離南極極點越來越近而興奮起來。不是嗎?他們的行程已過了大半,從起航到現在,已經完成一萬九千三百一十多公裏的行程。那麼,離南極極點還有多遠呢?根據儀器和掌握的資料來看,還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公裏的距離尚需要衝刺。不用贅言贅言(zhuì):說不必要的話。,這也是最艱巨、最困難的一段距離。
南極洲和北極不同的地方是本身是一塊大陸,麵積約是歐洲整個地區再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國土,約一千四百萬平方公裏。這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定期的冰封大地,暴風時速達一百六十多公裏,凍徹人骨的寒冷海水,緊緊包圍著這個冰天雪地的世界。人類直到十九世紀以前還沒有到過南極。這塊大陸,氣溫很低,是地球上氣溫最低之地,內陸年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五十六度左右,絕對最低氣溫曾達攝氏零八十八度還多些。就是在南極的暖季(十一月至三月)中,最暖的一月份,其平均氣溫也在攝低零度以下。
這塊冰川覆蓋的大陸,平均海拔兩千三百多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大洲。冰層特別厚,均厚一千七百米,最厚的地方達四千米以上。這些冰川還從高向低處移動,驟(zhòu)然間出現的冰川上的裂隙,會把人和物一古腦兒吞沒下去。暴風雪說來就來,霎時天地變色,哪不知道東西南北?迷路和掉入冰隙的巨大生命威脅,時時圍繞在人們四周。食物和裝備,帶少了不夠用,有餓死凍死的危險;帶多了,運輸又是艱難之事。總之,這是一個不宜人類生存的可怕的地方。
但這可怕的地方也有吸引人的地方。茫茫冰雪大陸,一望無際,看不見什麼生物,給人一種空曠孤寂的肅穆(mù)之感,一掃紅塵煩擾。地形多變,崢嶸的冰峰,直插蒼穹。奇妙的無雪“幹穀”中,岩石風化成千奇百怪的形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淡水貯存在南極的冰帽中,在南極酷寒之下,連細菌(jūn)也難以生存的地方,在沿海地區卻生活著大量的海豹、企鵝,更甭說自世界各海域遊來的鯨魚了。今天世界上說南極是它的礦藏吸引人,盡管開采費用之高使人不敢問津,但遲早人類將去開采南極的礦源,還將引起各種國際糾紛。
而在阿蒙森到達南極洲邊緣時,許多人上述情況,還未有人知。離衝刺南極點的時間越近,阿蒙森越焦躁不安。原來,他生怕英國的斯科特趕在他前麵,先他到達南極極點。因此,盡管南極的寒季還未結束,就迫不及待地於九月中旬開始前,進行了一次極不成功的向南極極點進軍衝刺,還因此和堅持不同意他此時出發的約翰森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這是阿蒙森一次急於求成的判斷失誤。
這次不成功的進軍之後,阿蒙森又等了一個月,於十月二十日,他和另外四個隊員乘四個雪橇出發了。但氣候很壞,雪下得讓人看不清路,冰河裂縫嚴重地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安全。心驚膽戰地行進,以大無畏的毅力和極地探險技能,到了十一月初,越過了最後一個前進路上的冰縫,平均開始以一天三十多公裏的速度前進,終於走到離南極點還剩下一千多公裏的地方,並設置了供應庫。這一切多虧了阿蒙森帶狗來決定,在以後更艱難的行程中,攀登冰川、冰坡和冰山時,人類忠實的朋友——狗兒,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它們是阿蒙森他們到達南極極點的功臣。可是,當人們以後的一段進軍中,用不到狗來拉雪橇時,阿蒙森便按照以前製訂好的計劃,殺掉五分之三的狗,其肉用於供隊員和乘下的狗食用和食物儲備了。大家明知這樣做的必要性,但都非常難過。這種做法,使世人對阿蒙森產生了非議。
在大雪紛飛,一片銀白的未知土地上奔走向前,隨時有掉到深坑裂縫中的危險,有一次竟然僥幸在離冰崖邊緣不到半米的地方停住,當時誰也沒發覺這生死一瞬(shùn)間的處境,後來簡直嚇得魂飛魄散,渾身發軟。
到了二十七日,他們到達了探險家沙克爾頓於1999年到達的最南緯度——南緯88度23分的地方。
當阿蒙森看到國旗在這裏迎風飄揚時,淚水奪眶而出,祖國的旗幟征服了他。阿蒙森有傑出人物都有的特征:如勇於做別人以為不可以的事;有著用之不竭(jié)的精力,能長時間地努力工作;目標集中,終於孜(zī)孜以求;不斷積累知識,一貫豁(huò)達樂觀;對追求目標,敢於冒險並懷有極大熱情;能團結別人,能忍耐還有幽默感;有理想和好奇心,有個性和創造力,不是守株待免守株待免:比喻要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也比喻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等待命運賜(cì)給,而是和命運抗爭,努力去在人生中拚搏。
而這個堅強漢子,此時卻哭了。他知道離最後的目的地隻剩下不到一百八十公裏了,他又設了一個供應庫,這已經是第十號了。隨後的一些天,命運之神將幸運賜給了勇敢頑強的人們。好的天氣照顧了他們,十二月十三日,他們行進到離南極隻有二十四公裏多的地方。阿蒙森看不到路上有斯科特探險隊行過的蹤跡。1911年12月14日下午三時,他們終於到達了南緯九十度——南極終點。地球上的最大奧秘的麵紗,被阿蒙森探險隊揭下了。
12月13日,他們拿出挪威國旗,用凍得紅腫和發痛的手把它係在幾根準備好的滑雪棍上,離南極隻有不到25公裏了。14日早上,他們穩步前進。至此為止,他們沒有發現斯科特超過他們的跡象,沒有圓錐形雪堆,沒有旗幟。下午3點,阿蒙森喊了聲:“站住!”地球的最南端已經到了。
這裏空無一人,他們是最早征服麵極的人。隊員們互相擁抱,在極頂升起挪威國旗,拍照留念,接著支起帳篷(pénɡ),在這裏度過了36個小時。離開時,在帳篷裏留下一份給挪威國王的報告和一封給斯科特的信。信中說,如果他們在歸途犧牲了,就請他把挪威人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消息告訴挪威國王。阿蒙森還留下一塊木牌,上麵刻著幾個人的名字。
歸程比較順利,他們每過三天殺一天狗,以便不斷得到新鮮肉的營養,不久,就到了三號倉庫。1912年1月25日,他們返回設在鯨灣的基地。
經過近100天在航程,他們回到了歐洲,挪威人像迎接民族英雄一樣歡迎弗拉姆號歸來。他們的事跡,迅速傳遍全世界。
阿蒙森後來繼續從事極地探險,最後獻出了自己生命。1908~1920年間他沿北冰洋海岸線進行了環球航行。1926年他和另外兩個人駕駛飛艇穿越北極,從歐洲到達美洲,1928年6月18日,他從挪威起飛去求援意大利號飛艇人員,兩天後飛機失事,他與幾名機組人員一起墜入大海。
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從小就喜歡各種飛機及其模型,一直幻想飛上天空。1962年,他成為宇航班學員。1969年,他作為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的指令長,帶領兩名同伴,成功地飛上月球。他是人類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
飛天夢
阿姆斯特朗出生於俄亥俄州的活帕科內塔的伊利湖南岸。他是個矮小、老實的孩子,總是聽著母親唱著搖籃曲入睡。他母親愛好音樂,父親每天早上總是看一會兒孩子,然後去鎮公所上班。
阿姆斯特朗上小學時就做著飛行夢。經常站在床上屏(bǐnɡ)住呼吸向上跳,然後撲通撲通摔倒在床上。父親常常從門縫裏伸進頭來說:“撲通撲通蹦什麼,當哥哥了還那樣!”這時他已有了弟弟和妹妹。他總是回答道:“我想在空中飛。”“故說,都這麼大了,還不知道自己是人而不是鳥?”父親訓斥說。
阿姆斯特朗從九歲起就喜歡飛機,各種種類、各種形狀的飛機他都喜歡,不管是真的、還是模型、圖片。他還自己做了好幾架飛機模型,取名為阿姆斯特朗號飛機。
14歲時,阿姆斯特朗還像個10歲的孩子。活帕科內塔有一個飛行訓練所,離他家隻有5公裏,他騎上自行車25分鍾就能蹬到。但當他去報名時,訓練所的人卻說:“不行啊,飛機可不是不到10歲的小孩兒玩的。”“我都14歲了。”他大聲抗議說。訓練所的人看他說話懂道理,也就收留了他。
小阿姆斯特朗終於嚐到了坐到飛機座位上的滋味,這令他終身難忘。在這裏學飛機訓練是要交費的,每小時九美元。這時他已在一個藥房做工,每小時隻得40美分。這就是說,他必須為藥房幹22.5小時的活,才能“享受”一小時的訓練。人們由此都稱他為飛機迷。每當攢(zǎn)足九美元時,他總是對藥房老板說:“我想請個假。”藥房老板很喜歡他,說:“明白了,是不是要請兩個小時的假?我正想,你又該攢夠九美元了。快去吧!小飛機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