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有禮,猶魚之有水矣。〔中〕葛洪:《抱樸子·譏惑》
人之所以為貴者,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雲惟信與義。〔中〕張九齡:《敕吐蕃讚布書》
不敬他人,是不自敬也。〔中〕《舊唐書·文苑傳》
民習禮義,易與為善,難與為非。〔中〕蘇轍:《李三純寶文閣直學士知成都府》
在宮廷裏算作好禮貌的,在鄉野裏就會變成可笑……〔英〕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大多數年輕人當他們粗魯和沒禮貌的時候,還以為這是很自然的。〔法〕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男人的禮貌表現在予人以幫助,而女人的禮貌則表現在對人體貼。〔法〕盧梭:《愛彌兒》
有一種內在的禮貌,它是同愛聯係在一起的。它會在行為的外表上產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禮貌。〔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婦女在場就是良好禮貌的因素。〔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良好的禮貌由微小的犧牲組成。〔美〕愛默生:《書信和社會目的》
一個人可能在他的禮貌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美〕梭羅:《日記》
有禮者敬人。〔中〕孟軻:《孟子·離婁下》
是否能對粗魯者保持耐心,這是檢驗良好禮貌的標準。〔西班牙〕伊本·蓋比魯勒:《珍珠的選擇》
禮貌舉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太寬也不可太緊。寬裕而不失大體,如此行動才能自如。〔英〕弗·培根:《人生論·論禮貌》
做導師的人自己便應有良好的教養,隨人、隨時、隨地都有適當的舉止和禮貌。〔英〕洛克:《教育漫話》
最好的禮貌是不要多管閑事。〔英〕狄更斯:《德魯德疑案》
即使和最親密的朋友在一起,也要有禮貌……〔英)鮑斯威爾:《約翰遜傳》
一個人應當用良好的禮貌來突出他特有的天性。人人都喜歡出人頭地,但這不應當引起別人的討厭。〔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什麼時候該沉默,什麼時候該告辭,並不是每個人都識趣的。〔俄〕契訶夫:《信》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中〕《禮記·曲禮上》識人
委托貪婪的人保管財物,自然要上當。〔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狼和牧人》
不要輕易丟棄一塊不可取的玉石,應當先給識貨的人看一看。〔阿拉伯〕伊本·穆加發:《卡裏萊和笛木乃》
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中〕韓非:《韓非子·說林上》
騏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裏。〔中〕劉向:《說苑·建本》
事之至難,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誠能知人,則天下無餘事矣。〔中〕陸九淵:《陸象山全集》
我們判斷各個人的情況,不能隻看開頭,還應該看到結尾。〔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驢和騾子》
誰要認識人,誰就必須愛他。〔德〕費爾巴哈:《日記》
要認識一個人,就要從整個著眼,不能單看他個人的曆史,應當從深入他血液的、他所繼承到的種種特質和特征的全部來看。〔俄〕西利比亞克:《普裏瓦洛夫的百萬家私》
要解釋人性,必須看他整個的曆史。〔美〕愛默生:《愛默生散文集·曆史》
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於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中〕荀況:《荀子·非相》
觀貌之是非,不若論其心與其行事之可否為不失也。〔中〕韓愈:《雜說》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中〕無名氏:《爭報恩》
察言觀色,度德量力。〔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善觀人者索其終,善修己者履其始。〔中〕鄭心材:《鄭敬中摘語》
河水越深,水麵越平靜。你看他外表像個老實人,心裏藏著的詭計才是毒辣呢。〔英〕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人們往往用至誠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動,掩飾一顆魔鬼般的內心,這樣的例子是太多了。〔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沒有聽賞的人時,烏鴉的歌聲也就和雲雀一樣;要是夜鶯在白天雜在群鵝的聒噪裏歌唱,人家決不以為它比鷦鷯唱得更美。〔英〕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魔鬼為了陷害我們起見,往往故意向我們說真話,在小事情上取得我們的信任,然後我們在重要的關頭便會墮入他的圈套。〔英〕莎士比亞:《麥克白》
世界上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從一個人的臉上探察他的居心。〔英〕莎士比亞:《麥克白》
隻有有天才的人才能發現天才的幼芽,發展這些幼芽,並善意地給予他們以必要的援助。〔法〕聖西門:《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
對於我們終日接近的人,我們反而隻有在離開以後,這才能夠充分了解。〔俄〕屠格涅夫:《貴族之家》
從一個人的辦事能力,一天便可看出學問高低。但是他心中的善惡,決不可妄加揣測,因為這要經過長久的歲月,才能見出他內心的卑劣。〔波斯〕薩迪:《薔薇園》
讒夫似賢,美言似信。〔中〕陸賈:《新語·輔政》
連城之寶,非貧寒所能市也;高世之器,非淺俗所能識也。〔中〕葛洪:《抱樸子·廣譬》
白石似玉,奸佞似賢。〔中〕葛洪:《抱樸子·祛感》
試工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中〕白居易:《放言五首》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中〕韓愈:《雜說四首》
雖笑未必和,雖哭未必戚;麵結口頭交,肚裏生荊棘。〔中〕孟郊:《擇友》
凡有才名之士,必遭險薄之輩假以他事中傷。〔中〕包拯:《請錄用楊紱等》
人不易知,深心有山川之險;物難求備,良材有大小之差。〔中〕田錫:《成平集·上開封府判書》
牛驥以並駕而俱疲,工拙以混吹而莫辨。〔中〕張居正:《陳六事疏》
人之深者有二種。一曰深沉、如訥言自守,客人忍事,內外分明,外邊渾厚,不露圭角,不逞才華。此德之上者。一曰奸深。如閉口存心機,深挾詐,形跡詭秘,兩目斜抹,片語斜鋒。此惡之尤者。切不可以深沉君子,與奸深並觀也。〔中〕史典:《願體集》
叫化子一旦騎上了馬,一定叫馬跑得累死為止。〔英〕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把嘴裏高喊著正義的人,當做是最瘋狂的人。〔法〕路易·斐迪南·西禮尼:《黑夜之旅》
瘋狂的人總是向別人訴說他們的神智清明。〔俄〕岡察洛夫:《懸崖》
聽任何人說話,從他言語的貧乏或是華美上麵,立刻就可以知道他過去是否充分地生活過。〔美〕愛默生:《愛默生散文集·美國的哲人》
藏大不誠於中者,必謹小誠於外,以成其大不誠。〔中〕《晏子春秋·重者異者》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於羽。〔中〕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行一棋,不足以見智。〔中〕《淮南子·說林訓》
馬取穩健,不擇毛色。〔中〕李肇:《國史補上·劉晏見錢流》
聞過如不聞,見善如不見,庸人也;低善以為非,聞過則必文,小人也。〔中〕劉炎:《邇言》
禮文多者,情實必不足,君子交際直察焉。言辭巧者,臨斷必不善,君子選用宜察焉。〔中〕胡宏:《胡子知言》
人有滿於得意,而不覺形於詞色者,則其所養可知矣。〔中〕薛瑄:《讀書錄》
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中〕彭汝讓:《木幾冗談》榮辱
榮譽不會無因而至;盡好你的本分:那就是一切榮譽所在。〔英〕蒲柏:《人論》
充實而光榮地活一小時,抵得上庸庸碌碌地活一百年。〔英〕司各特:《老死》
你若不是持著盾牌歸來,就應躺在盾牌上歸來。〔希臘〕普盧塔克:《箴言錄》
假如一個人去辦一件事,而這件事成了的時候他所得的名譽遠不如敗了的時候他所受的恥辱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是個不善於愛惜自己的榮譽的人。〔英〕培根:《論榮華與名譽》
人生的榮華不過是一場瘋狂的胡鬧。〔英〕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
對那些視榮譽為上帝的人來說,蒙辱即罪惡。〔英〕黑爾兄弟:《對真理的猜測》
光榮大體上是一個戲劇性的概念。任何人在奮力搏取光榮時,無不清楚地意識到觀眾的存在。〔美〕霍弗:《真正的信仰者》
有做好事的英雄,也有做壞事的英雄。〔法〕拉羅什福科:《箴言錄》
一個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滿對人類的博愛,行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遠圍繞著真理的樞軸而轉動,那麼他雖在人間也就等於生活在天堂中了。〔英〕培根:《論真理》
一個珍惜他的聲譽的人並不急於求成。〔德〕尼采:《話語·譬喻和圖像》
人有一個好名聲,就等於擁有一大筆財產。〔英〕托·富勒:《箴言集》
文人的名譽是他的生命,他不妨在錢上麵窮一些,可是不能在品德方麵差分毫。〔美〕馬克·吐溫:《自傳》
情操要高尚!成為我們真正榮譽的,是我們自己的心,而不是他人的議論。〔德〕席勒:《華倫斯坦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