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超人能否出現
大自然“原定”的培育人類的宗旨是:自然環境永遠不適合人類舒適地生存,永遠讓人類保持著一種危機感,但也不致於毀滅掉整個人類。這種宗旨不利於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長,但它能促進人類自身的進化,提高身體本身的抗災能力,有利於製造出未來的“超人”。
然而,現在的一切似乎證明,自然的作用已失去了進化能力,人類的進化幾乎已經停止。原因是人類以環境舒適為宗旨,千方百計地逃避和消滅局部的惡劣環境,用自我選擇取代了自然選擇而產生的後果。
尤其是現代人,各式各樣的服裝可以防曬、防冷、防塵,使皮膚變得細膩。人類發明房屋本身就是逃避自然環境的行為,這還不夠,還在房屋內安裝上空調,使室內保持舒適的恒溫,製造了前所未有的“超地球環境”,使人與地球環境隔絕。
更為重要的是人類利用人造衛星和計算機建立起來的龐大、準確的風暴預測係統,大大減輕了人類受到自然環境的打擊,從而得到空前的安全感和舒適感。但這種安全感和舒適感同時還會使促進化的環境壓力減少甚至喪失,也更不可能使人自身進化出應付自然打擊的功能來。現代人死於自然災害的越來越少,但這並不是人類身體本身的抗災能力的提高。
從人類進化的整個曆史來看,近100萬年以來,人類的體質特征一直沒有很大改變,這說明人類在生物學上的進化發展已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著名人類學家菲力浦·拉特默,曾對150萬年前的爪哇人和50萬年前的北京人化石作過詳盡的研究和比較。他發現,這兩種在進化上相隔100萬年的人類在頭蓋骨和腦顱容量上的差異,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大,也就是說,在100萬年中人類的體質在總體上改變不大。這對於人們想象中的未來人的“超人”形象無疑是有力的反駁。
那麼,體質上的靜止不變對人類有利嗎?從目前看來是有利的。在人類誕生的曆史上,曾經有好幾支不同的動物在進化中競爭。其中,隻有人類取得優勢而生存下來,成為地球生物進化中最成功的一支。這說明人類具有許多優越性,這些生物學特征上的優越性保持下去,對人類的繁衍發展十分有利。
大腦袋的人
以加拿大自然博物館人類學家盧瑟爾和塞格京為代表的科學家,主張另一種人類進化的理論。他們從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出發,認為人類的誕生和進化是沿著一條直線發展的。自從大約350萬年前,在東非草原上出現了第一批直立行走的古人以來,人類開始了漫長的進化曆程。智力水平越來越高,相比之下對體力的依賴逐漸下降,未來人類大腦的體積將遠遠超過我們,而肢體將變得退化,成為大腦袋、小身體的怪模樣。
盧瑟爾和塞格京塑造的恐龍人模型曾在西方引起轟動,這種恐龍人的理論是和他們的人類進化理論相平行的。他們認為,恐龍中的有些種類曾經進化得相當完善。比如有一種食肉恐龍,進化的速度很快,如果不是由於目前還沒有搞清楚的原因使恐龍突然滅絕,那麼這種食肉恐龍很可能在哺乳動物興盛起來之前就進化成智慧生物——恐龍人。
根據“用進廢退”和“優勝劣汰”的進化原理,未來人類的進化將在智力方麵跨出一大步。而體質能力則遠遠不如現代人。不過,這種大腦袋的未來人卻比現代人更能幹,它們改變了現代人的工作方法,一切由機器人代替。
另外,根據盧瑟爾等人的預測,未來人將不再生長頭發。因為複雜的社會工作,使人們業餘時間越來越少,理發成了一項麻煩而浪費的事務,而且頭發被人類利用的功能越來越少,所以光頭是人類必然趨勢。
在進化論的影響下,科幻作家的筆下便出現了豐富多彩的未來人、超人、外星人的形象。包括1995年美國拍攝脅科幻片《地球島》中的未來人的形象,還有1983年美國暢銷片《E·T》中外星人E·T的形象,都集中反映了未來人的特征。由於科幻作品易於普及,在一般人心目中,這些超人形象就成了未來人的代表。因而,這種人類沿著直線進化的理論在人們中間也很有市場。
“體外文明”與“體內文明”
如前所說,自然界的本意是靠它設置的特殊環境,從而去進化人類的完善體能,讓人類沿著自身的“體內文明”之路,實現“超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