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國暴雨最大的地方,還是在雨量最多的台灣省。根據50年中71次台風暴雨統計,日雨量出現500毫米以上的就有32次59個測站,例如,阿裏山1104毫米,百新1248毫米,新寮1967年10月17日出現了日雨量1672米的全國記錄,已經相當接近於非洲印度洋中留尼旺島1870毫米的世界記錄了。
“三大火爐”燒死人
重慶、武漢、南京一向是我國著名的夏季炎熱中心,向來有長江流域“三大火爐”之稱。它們的炎熱程度僅次於新疆的吐魯番。每年到7月盛夏時節,烈日當空,四野裏沒有一點風,溫度總在30℃以上,最熱時重慶達44℃,武漢達422℃,南京達43℃。到了夜晚,雖日落西山,炎暑仍然不消,不象上海,雖然白天很熱,但晚上卻有涼風消暑。這些地方即使有一點風,也是熱呼呼的,叫人感覺很不舒服。
那麼,究竟為什麼這些地方那麼熱呢?造成重慶和武漢夏季特別熱的主要原因是地勢的影響。這兩個地方都在長江流域的河穀盆地裏,四周山地環抱,中間是不大的平原,地勢相當閉塞。從海洋上吹來的東南風,由於來到這些盆地的路途上,遇到許多山地、丘陵阻攔,所含水蒸氣有相當大的部分變成雨降下去了,到達盆地時,水蒸氣已經不多,加上它是從山地向盆地吹,由高處往低處吹,氣流下沉不但不能凝成雨,反而變得愈來愈幹,溫度也愈來愈高,盆地內雲少天晴,日射特別強烈。
另外一個原因是盆地中風速很小,(重慶7月份平均風速是每秒11米,武漢是每秒22米。)不利於透風,盆地內熱氣發散困難,更增加了暑威。
除了重慶和武漢之外,九江的夏季也特別熱,原因同上述兩地相似。
至於南京夏季特別熱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盛夏7月梅雨期已過,天氣晴朗,日照強烈,同時又長時間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就是太平洋高氣壓的尖端)控製下,高空有下沉氣流,加上地處長江河穀,周圍有丘陵環繞,地麵熱量不易散失,因此氣候炎熱。
怪異的氣候反差
陝西省的西安和漢中,離得不遠,隻隔著一條秦嶺,而氣候卻大不相同。
西安,冬天冷,夏天熱,多風沙,雨水少,雨期也比較短,有北國風光之稱。漢中,隆冬難看到冰雪,盛夏比西安還涼快,一年到頭很少刮風,從春末到秋季常常陰雨連綿,副熱帶出產的甘蔗、茶、橘和柑,樣樣都有。這兒很象四川,是江南景象。
這是什麼道理呢?
影響氣候的條件很多,有緯度、距海遠近,海拔、地形、山障和季風等。西安和漢中的緯度、距海遠近,海拔都差不多。兩地氣候之所以相差很大,問題在於後三個條件。特別是“秦嶺一山之隔”這個條件。
橫亙〔gèn〕陝西南部的秦嶺,既高且寬,北坡又陡(南坡斜緩)。它的寬度在100公裏以上,海拔1000~3000米,最高的山峰太白山海拔3666米。從西安向北看,一片平野,向南望,高山突起,峰插雲霄。秦嶺是一條天然的巨大氣候屏障。
西安位在秦嶺北坡山腳下,附近是渭河平原,向北慢慢升高通向黃土高原,形勢開廣。每年從西北內陸吹來的冬季風,風大,又冷又幹,順著黃土高原的南坡,直襲渭河平原,所以西安最冷的時候(絕對低溫),冷到-14℃以下,往往滴水成冰。漢中恰恰相反,它位於秦嶺南麓,在秦嶺和大巴山中間的漢水河穀裏,幾乎受不到冬季冷風的影響。西安秋冬多風沙,漢中四季風都比較小,也主要是由於秦嶺屏障的作用。
漢中北有高大的秦嶺,向東南有像走廊一樣的漢水河穀通往長江中下遊平原。每年夏季,從東南海洋上吹來的溫暖濕潤氣團,順漢江峽穀西上,直達陝南,再向前碰到秦嶺,被阻上升,結雲降雨,所以漢中的年降水量超過了800毫米,這裏屬於濕潤區。夏季風爬過秦嶺以後,一方麵水蒸氣減少了,另方麵爬過山後沿著陡坡向下吹拂,溫度越來越增高,下雨的機會減少了,因此,西安的年降水量還不到600毫米,比漢中差得多,這裏屬半濕潤區。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漢中比西安偏南些,受太陽的光熱要多一些,它又處在群山環抱,熱氣容易積聚的漢中盆地裏,照理說,漢中的夏天要比西安熱一點,但拿最熱月(7月)的平均溫度來說,西安在27℃以上,漢中隻有26℃左右。這是什麼緣故呢?
大家都知道,天再熱,下雨時總是涼快些。俗話說得好,“三伏熱似火,一雨便成秋”。下雨的時候,地麵的一部分熱量被雨水吸收,引起氣溫的降低。更重要的是水分蒸發時要吸熱,帶走了很多的熱量,這是下雨涼爽的主要原因。夏季,西安經常赤日當空,萬裏無雲,漢中卻常常陰雲密布,雨下個不停,有時可斷斷續續地持續半個月左右。這是漢中比西安涼快些的基本原因。
總的說來,西安和漢中之所以相距很近而氣候差別很大,是地形、秦嶺屏障和氣流的相互作用的結果,這裏邊秦嶺的氣候屏障作用,占著相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