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在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市郊外的一個羊圈中,隨著一陣陣“咩咩”的叫聲,一隻惹人喜愛的小綿羊落地了。盡管主人立即給它命名為“多利”,然而,對它的降臨訊息,主人卻保持了約有7個月的沉默,因此世人對它一無所知。直到給“多利”辦完必要的登記手續——專利申請後的1997年2月23日,主人才對外宣布:“多利”是世界上首次采用一頭6歲成年母綿羊已完全分化成熟的乳腺細胞無性繁殖成功的小綿羊。它的主人就是英國羅斯林研究所以伊恩·維爾穆特和基思·坎貝爾為首的研究小組。這一消息不脛而走,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近年來最具轟動效果的一項科學研究成果。
眾所周知,在正常情況下,哺乳動物是以受精卵胎生的方式繁衍後代的。其中,卵子與精子結合成為受精卵是哺乳動物繁衍後代的第一個重要的環節。然而,克隆綿羊“多利”卻是沒有經過精子、卵子結合這個關鍵環節而得以誕生的。
更確切地說,克隆綿羊“多利”沒有父親,卻有3個母親。它誕生的過程是這樣的: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首先從一頭產於芬蘭的成年多塞特母綿羊的乳腺中取出一個本身並沒有繁殖功能的普通細胞,將該細胞的細胞核分離出來備用。然後,他們從一頭蘇格蘭黑麵母綿羊的卵巢內取出一個未受精的卵細胞,將這隻羊卵細胞的細胞核取出,並換上從第一頭母綿羊乳腺細胞中分離出來的細胞核,再將這個已被“調包”的卵細胞在電火花的作用下激活,使其開始像正常受精卵一樣進行細胞分裂。這個卵細胞經過分裂形成胚胎後,再將它移植到另一頭蘇格蘭黑麵母綿羊的子宮內,使其進行正常的胚胎發育。這第三頭綿羊經過正常的妊娠後產下了“多利”。
在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國權威科學周刊《自然》雜誌上,英國羅斯林研究所以伊恩·維爾穆特和基思·坎貝爾為首的研究小組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維爾穆特指時:“多利”繼承了其親生母親(提供乳腺細胞細胞核的第一頭母綿羊)的遺傳特征。也可以說“多利”幾乎是第一頭母綿羊百分之百的“複製品”。
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開辟了哺乳動物無性繁殖的新時代。
“多利”和它的生母黑臉綿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的科學家經過努力已獲得了克隆青蛙、克隆豬、克隆山羊乃至克隆猴,但是這些克隆動物都是通過胚胎細胞進行的核移植,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無性繁殖。因為胚胎細胞本身是通過有性繁殖產生的,其細胞核中的基因組,一半來自父本,一半來自母本。克隆綿羊“多利”是采用已高度分化的體細胞進行的核移植,它的基因組全部來自於其母本,這才是貨真價實的無性繁殖。
科學家指出,“多利”順利降生並能得以健康成長,其最重要的科學意義在於:首次采用動物巳高度分化的體細胞進行的核移植,這是前所未有的,無疑是20世紀科技領域內的又一重大突破。其最重大的理論意義在於:證明一個已完全分化成熟的體細胞還能完全恢複到早期的原始細胞狀態,還能像胚胎細胞一樣,完整地保存全部遺傳信息,這同以往的科學結論是完全不一樣的。綿羊“多利”誕生並健康成長的消息像一顆威力巨大的核彈頭,將國際生物學界長期以來堅信不疑的“金科玉律”擊得粉碎,開辟出了一個生物學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