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界 之 最
病死率最高的人類疾病
人們總以為癌症是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實不然,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應首推狂犬病了。如人們一旦得了狂犬病,其病死率幾乎近於100%。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這種病是由狂犬、瘋貓等病獸咬傷或抓傷人體,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汙染了傷口,而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係統傳染病。狂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3個月。一旦發病後,病人可以出現高度的興奮狀態,恐怖不安、恐水、怕風、流涎。這種病的病情發展異常迅速,一般於3~5天內因呼吸衰竭、循環衰竭等原因而死亡。有關資料曾報道:1969年患此病的515人全部死亡。因此,曾有“人患狂犬病而有恐水症象時必死”之說。但近年來國內外均已有患狂犬病後經積極搶救後獲愈的極少數病例報道。1968年11月,在巴西裏約熱內盧有一位25歲的名叫戴羅莎的女病人,是患狂犬病後幸存的第一個人。
最早應用於人類的腎移植
1947年,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家醫院中進行了首例腎移植。當時一位年輕孕婦患嚴重子宮感染,出現感染中毒性休克,10天來陷於無尿和深昏迷狀態。為了挽救這位年輕孕婦的生命,該院內科主任Thorn決定對病人進行腎移植術。他們采用屍體腎移植,手術後移植腎立即排尿液。由於這次腎移植給器官移植治療學做出了初次的貢獻,從此腎移植術進入了新的階段。1954年美國醫學家邁立爾對一位家庭婦女作了一次同孿生姐妹間的腎移植,取得了完全成功,成為目前世界上腎移植者存活時間最長的人。
經過21年的發展,到1968年已有20多個國家開展了腎移植工作,腎移植手術達到1200例。到1973年,腎移植竟一躍而達12389人次。目前,同種腎移植對於患晚期慢性尿毒症的患者來說,已經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對於同卵孿生之間的腎移植,已經能夠取得完全的成功。對於近親者的腎移植,則70%可取得存活2年以上的成果;在無親緣關係之間的腎移植的5年存活率已達到47%。其中存活期最長的已達到15年以上。當然,腎移植手術的費用比較昂貴,加上腎髒器官的來源也比較困難,所以腎移植術對於治療晚期尿毒症來說,在目前階段還不是可以普遍采用的療法,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提高和完善。
最大麵積的燒傷搶救成功
燒傷(又稱灼傷)是火焰、熱液和各種化學物質(如強酸、強堿)接觸皮膚而引起的皮膚等組織的損傷。燒傷的深淺程度可以分成三度:第一度燒傷為表皮燒傷,皮膚發紅;第二度燒傷為表皮全層和真皮一部分燒傷,並有皮膚水泡出現,疼痛較厲害;第三度燒傷為皮膚全層或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頭均被燒傷,呈蒼白或黃灰色,甚至形成焦痂。
過去認為,如果燒傷麵積超過70%,則傷者多半死亡。1958年5月底,上海鋼鐵三廠工人丘財康,被1300度高溫的鋼水燒傷,燒傷麵積達893%,Ⅲ度燒傷達23%,但是經過上海第二醫院附屬瑞金醫院醫務人員的全力搶救,他獲得了痊愈,使我國的防治燒傷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地位。1977年,我國醫務人員以成功地搶救了燒傷麵積達100%,Ⅲ度燒傷94%的傷員,從而使我國在燒傷搶救治療上超過了國際水平,是世界上最大麵積的燒傷搶救成功病例,創造了世界醫學史上的奇跡。
最早和最滿意的斷肢再植
人的雙手和雙腳在人們的一生中,不論對生活、對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必多說的。如果人的上肢或下肢因創傷而致斷離,按照過去的辦法,那就隻能將殘端縫合,這樣雖保全了生命,但已成終生殘疾。隨著假肢技術的發展,雖可安裝假肢,但假的總歸是假的,畢竟不可能完全替代肢體的本能。
為了避免斷肢喪失功能,世界各國的醫學家曾作了不少艱苦的努力,希望能把斷離的肢體進行再植。1963年1月我國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了一例前臂完全性創傷性斷離的、年為27歲的青年工人,在陳中偉等醫師的周密設計和認真細致的手術下,終於將斷肢接了上去。6個月後,再植的肢體功能恢複良好,病人不但能執筆寫字,還能打乒乓球,甚至提重達6千克!取得了斷肢再植手術的圓滿成功。在1963年9月於羅馬舉行的第20屆國際外科學術會議上,到會學者一致公認,這是世界上斷肢再植手術中取得最滿意效果的首例。
此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又繼續收治了許多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斷肢病例,並相繼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
最普通的人類疾病
鼻感冒可算得上是世界上人類最普通的疾病了。所謂鼻感冒,在醫學上稱為普通感冒(俗稱傷風),它主要是由鼻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人們患了這種普通感冒後,全身出現的症狀都比較輕微。成年人患此病,一般不發熱或僅有一些微熱,同時還可伴隨輕度頭痛、疲乏無力等不適;小孩患此病則體溫可較高,症狀也較重。這種普通感冒的傳染性和散發性很高,非常容易在氣候突變時流行。任何年齡的人都可患此病。由於鼻感冒後產生的免疫力很微弱,而且又甚短暫,所以一個人一生中可以一再發生這種疾病,遭受這最為普通的病苦。
世界上最為普遍的疾苦,則要算是齲病(俗稱蛀牙)了。美國人口中有53%受蛀牙之苦。在一生中一個蛀牙都不發生的人確實為數不多。
最早的麻醉術
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術,據文獻記載,要算是我國名醫華陀發明的麻沸散了。早在公元2世紀,華陀就應用中藥“麻沸散”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進行全身麻醉剖腹手術,使祖國醫學在麻醉學和腹腔手術方麵遙居世界前茅。後因失傳,在很一段時間裏,外科醫生施行手術是在沒有麻醉情況下進行的。病人非常痛苦。當時為了能使病人忍受手術的疼痛,一般在手術前先在病人嘴裏塞上一團布,讓病人在難以忍受的痛苦中,以咬碎布團來分散或減輕手術時的疼痛。也有的采用放血、壓迫頸部血管,造成腦部缺血昏死等辦法進行手術。這不僅使病人對手術產生恐懼,常常在慘痛中死去,就是醫生也感到可怕。疼痛直接阻礙了外科手術的發展。
19世紀初,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特別是化學工業的發展,為麻醉藥發明奠定了基礎。英國化學家戴維,有一次走進一間充滿著氧化亞氮的房間,他的牙痛突然停止了。氧化亞氮這種作用引起了美國牙科醫生威爾士的興趣,猜想氧化亞氮有麻醉作用。經過幾次試驗後,他在波士頓一家醫院裏作了在氧化亞氮麻麻醉下進行無痛拔牙的表演,可惜因麻醉不足而失敗,威爾士被當作騙子趕出醫院。後來,威爾士的學生摩頓對老師的失敗進行了總結和研究,又從化學家傑克遜那裏得到啟示,采用乙醚進行麻醉,經過反複實驗,終於在1846年10月獲得成功。它的成功為手術無痛開辟了廣闊前景,推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
最早的角膜移植術
角膜猶如一架照相機的鏡頭,是眼球表麵的一層透明膜。據估計,世界上約有500萬人因角膜病變而導致失明。為了使這些失明者重見光明,1906年眼科醫生席姆在一個因眼外傷而必須摘除眼球的病人身上取得眼的角膜後,將其移植給一個患角膜潰瘍白斑的病人,獲得成功。1931年,眼科醫生費拉托夫進一步解決了角膜移植術中角膜的來源問題。他從剛死亡人的身上摘取眼球,置適當溫度下冷藏保存,以供作移植角膜之用。由於角膜有了來源,通過角膜移植術重見光明的人也就多起來了。目前,在美國每年進行角膜移植手術近萬例;在我國每年進行角膜移植手術已達600—700例。
最早的心髒移植
心髒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人的生命的任何時刻都離不開搏動的心髒。如果心髒因病損壞到無法再繼續工作的程度,且采用各種治療措施也都無濟於事的時候,那麼能不能給病人換上一個健康的心髒呢?現代醫學科學的成就——心髒移植,回答了這個問題。1967年12月3日在南非開普敦的一家醫院中以巴納德教授為首的、人數達30人的手術小組,為一位55歲的病人華希坎斯移植了心髒,成為將心髒移植用於臨床的第一個實際事例。可是病人在同年12月21日死亡。以後曾有22個國家的64個醫療中心先後對400多例終末期心髒病患者進行了心髒移植,但獲得長期存活的不多。我國於1978年4月由上海第二醫院附屬瑞金醫院的醫務人員,成功地進行了第一例心髒移植,病人手術後活了109天。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療中心進行的心髒移植最多,該醫療中心從1968年至1978年,共進行了157次心髒移植;心髒移植後病人1年的存活率是47%,5年的存活率是20%,移植手術後存活最長的病人有達7年的。
由於心髒移植的因難,人們目前正在探索用另一種途徑——研製人工機械心髒來替代。
第一個種牛痘的人
天花,中醫稱為痘瘡,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是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疾病之一。幾千年來,天花的傳染使千百萬人喪失生命或毀容。
我國早在16世紀前後已知道使用人痘接種法(采用輕症天花病人痘漿接種於健康人的鼻孔)來預防天花。1567~1572年間明朝已經設立了痘疹專科,接種痘漿法逐漸得到推廣和普及。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發明的,它是現代免疫學的先驅。後來,人痘接種法傳到歐亞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