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2 / 2)

一大家子圍著飯桌邊吃飯邊說閑話,好不熱鬧。

張栓和張柱從地裏的莊稼說到孩子,張柱說:“我看明年開春把石頭(張榆,張柱的大兒子)他們四個送到鎮上的王秀才那裏去念書吧!畢竟下河村的劉秀才年紀太大了,精力不夠。”

張栓人沒有主見,他從小就聽大哥的話。張柱既然說了,張栓當然沒意見,張栓就說:“我聽大哥的。”

其實張曹氏也不想自家的孩子在劉秀才那裏念書了,劉秀才都六十了,老的眼睛都有點兒花了,孩子們在那念書真不是好事。因為張栓是個萬事不管,隻想伺候好自己幾十畝莊稼的人,張曹氏本來就想著到大嫂家來商量給孩子們換個私塾念書,所以張曹氏更高興。

張秦氏人長得福氣,總是笑眯眯的,沒有生氣的時候,她也沒意見。

繡兒就更高興,繡兒對念書的事懂得不多,但繡兒就覺得到鎮上去肯定比村裏好,還決定趁這幾天給每個侄子做件長衫,好讓他們去新私塾的時候穿。張榆他們四個人,等繡兒出嫁後去鎮上私塾念書就這樣決定了。

第二天,初一早晨,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他們拉幫結夥的去拜年。每到一戶人家就會抓些花生,葵花籽,麥芽糖放在準備好的荷包裏,裝多少也不會挨大人的訓斥。

過完初一,張栓和張柱連續幾天都要去走親戚。張秦氏和張曹氏就留在家裏招待親戚。但這與剛定親的繡兒沒多大關係。等忙忙碌碌的終於真正過完年,一家人開始準備繡的親事。

繡兒覺得時間過得真快,剛給來拜年的孩子抓完糖,沒隔幾天元宵節也結束了,真正的過完了年。現在張柱和張栓在忙繡兒成親的事。

可王成覺得時間是特別的那熬。王成在定親後的第二天就來到縣城劉員外家。劉員外的女兒剛剛和省城的大戶人家的公子定了親,劉員外分外高興,給每個工匠發了雙份的工錢。王成一共拿到了十八兩銀子。

每天做完工,王成躺在大通鋪上都在想繡兒,想繡兒正在幹什麼事。其實王成也想不出繡兒在幹什麼,畢竟無論定親前,還是定親後繡兒和王成都不熟悉,但這不妨礙王成自己想啊!甚至連著好幾天,王成甚至會夢到繡兒。每次夢到繡兒醒回來後,王成總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怎麼還不到成親的時候,要是繡兒現在就嫁給了自己那多好。

年三十晚上的時候,劉員外家管廚房的婆子,給工匠們端來餃子。王成吃著餃子,聽著外麵的爆竹聲,想著繡兒明年過年時就會包餃子給自己吃,也許再等兩年,年三十晚上還會有白白胖胖的小娃子陪著自己過年。

王成沉在自己的想象中,連在一塊幹活的夥計楊木匠和他說話都沒聽見。楊木匠也不在意,因為這幾天王成總是這樣。楊木匠也理解王成,畢竟小三十來歲的光棍兒快要成親了,換成誰也會這樣。

大年初一,王成不用上工,王成和留在劉員外家沒有回家過年的人相互拜過年,就回到自己的住處,開始整理打大家具剩下的下腳料。劉員外家,給閨女打家具用的木頭都是從南麵專門運來的木料。王成就打算做幾個筆筒送給繡兒的侄子們,至於張柳這個侄女就給她在縣城裏買丈花布。

一直到正月十二,王成在下工以後做了十二個筆筒,一個撥浪鼓。

到了正月十三晚上,王成做完了王員外家的活。

正月十四,王成上午去縣裏的鋪子裏花了二百文錢給張柳買了一丈的暗花粉色的綢布,甚至去了銀樓花了三兩銀子給繡兒買了一個銀絞絲鐲子,又花了五文錢坐牛車回到家。

正月十五元宵節,王成也沒正經過節,還是鄰居王大娘端給王成一海碗花生餡兒的湯圓。

正月十六,王成開始為成親做準備,提著一包甜糕去找到村子裏專門管紅白喜事的王可升,告訴王可升說:“自己正月二十六成親,想請他幫忙。”

都是一個村的,王可升很痛快的答應了,並且說:“給我三兩銀子,買菜買酒你就不用管了,一定會給你辦好的,保證席上葷菜夠硬,你放心行了。”

王成還覺得自己的院牆太矮,大門也不結實。王成就請了人推到牆,重新壘。王成也想重新做個大門,但成親的事多,雖然有隔壁王河一家人和王可升幫忙,但也沒多少空閑時間。王成就打算成親後,先不接別人的活,把自己家的院門做好。

成親的日子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