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飛機簡介(1 / 3)

民用飛機簡介

運10幹線運輸機

Y-10是中國上海飛機公司研製的四發遠程噴氣式客機,也是中國第一架自行研製的大型客機。1970年8月開始研製,主要設計要求是航程大於7000千米,速度900千米/時以上,飛行高度12000米,起飛滑跑距離不大於1300米,安全可靠,舒適性好,載客100人左右,可用於國內外航線。1980年9月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從1980年10月起,Y-lO原型機繼續進行各種試飛。至1984年6月共飛行1072個起落155小時,最長留空時間4小時49分。YdO由於多方麵的原因未能設計定型和投入批生產。但它在技術上獲得的成果,為我國自行研製大型民用飛機創造了條件,積累了經驗。動力裝置4台JT3D渦扇發動機,推力4×845千牛。

座艙5人製駕駛艙,全經濟艙布局載客149人(最多178人)。

尺寸數據翼展4224米,機長4293米,機高1342米,機翼麵積24445米2,客艙長×寬×高為304米×348米×22米。

重量數據基本重量58000千克,最大載油量51000千克,最大商務載重,15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10000千克,最大商載油量370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巡航速度(高度-8000米)974千米/時,經濟巡航速度(高度11000米)917千米/小時,最大爬升率20米/秒,最大巡航高度12000米,航程(商載15000千克)6400千米、(商載5000千克)8300千米,起飛場長2318米,著陸場長2143米。

A300“空中客車”(Airbus)

A300是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在法、德、英、荷蘭和西班牙等各國政府支持下研製的雙發寬機身運輸機,1969年9月開始試製,1972年10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76年5月開始交付使用。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是由上述各國為研製a300專門成立的飛機研製公司。A300的總研製經費約10億美元,由各國按股份分攤,法國航宇工業公司和德國空中客車工業公司各承擔361%,英國航宇公司承擔17%,荷蘭福克公司承擔66%,西班牙航空製造公司承擔42%。A300在航線使用中得到好評,並成功地打人美國市場。至1990年2月A300各型訂購總數390架,銷售單價約5500萬美元(1986年)。A300的主要型號有:A300B2-100,最初生產型,裝兩台CF6-50C渦扇發動機,載客331人,1974年5月交付使用;B2-200,類似B2-100,翼根前緣加裝克魯格襟翼,適用於高原機場,1977年交付使用;A300B4-100,遠程型,外形尺寸與商載同B2-100,增加燃油;B4-200,改進的遠程型,機體結構加強;A300CA,以的貨運型,載貨量42噸;A300-6凹,隊2印的改進型,載客量加大;A300-600R,A300-600的加大航程型,尾部增加油箱;A300C,客貨兩用型;A300FC型的全貨運型。下述內容適合於A300-600。

動力裝置翼下吊2台JT9D-R4H1渦扇發動機,推力2×249千牛;或2台PW4158渦扇發動機,推力2×258千牛;或2台CF6-80C2-A1渦扇發動機,推力2×2638千牛。

主要機載設備兩套甚高頻和一套標準電子通信設備,一套選擇呼叫係統。無線電導航設備包括:兩台測距儀,兩台甚高頻全向信標機,兩台自動電話呼叫應答器,兩台儀表著陸係統接收器,氣象雷達,兩個無線電高度表。駕駛艙儀表板上有6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4個用於電子儀表係統,2個用於發動機性能參數顯示。一套數字化自動飛行操縱係統,一套雙自動著陸係統可側蹼氣象條件下自動進場和著陸。

座艙雙人製駕駛艙。混合級布局艙可載蹠7名乘客;每排9座的全經濟艙布局可載M5人。

尺寸數據翼展4484米,機長5408米,機高1662米,機翼麵積2600米2,客艙長×寬×高為4021米×528米×254米。

數量數據使用空重86727千克,最大商載43529千克,最大載油量5507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65000千克,最大著陸重量138000千克,最大零燃油重量1300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巡航速度890千米/時,經濟巡航速度639千米/時(高度7740米),遠程巡航速度(高度9450米)847千米/時,進場速度馴8千米/時,起飛場地長度2438米,著陸場地長度1536米,航程(載蹠7名乘客,307千米餘油)6800千米。

噪音特性起飛噪音913分貝,側向噪音971分貝,進場噪音991分貝。

A330/340客機

A330和A340是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在分析世界主要航空公司90年代需求後,於1986年1月宣布研製的兩種先進雙過道寬機身客機。除了發動機的數量和與發動機相關的係緲L,這兩種機型有很大的共同性,它們有85%的零部件可以互相通用,采用同樣的機身,隻是長度不同,駕駛艙、機翼、尾翼、起落架及各種係統都相同,這樣可以降低研製費用。1987年6月歐洲客車工業公司決定A330和AM0兩個型號作為一個計劃同時上馬。A330和A340兩個型號的研製費共計25億美元(1986年幣值),由法國航宇公司、德國空中客車公司、英國航宇公司、西班牙飛機公司共同分攤,荷蘭福克公司和比利時空中客車公司為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的準成員國,沒有參加投資,隻承擔飛機的生產製造。A330和A340采用了許多現代化技術,如電傳操縱和多功能座艙顯示裝置,由於采用先進機翼、高效率發動機及大量的複合材料,減輕了飛機的重量,飛機每千米油耗和每座直接使用成本都有較大下降。目前已宣布的型號有:A340-3004發遠程型,標準載客量375人或440人,采用CFM56-5C2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388千牛,計劃1992年後期投人航線使用;A340-300Combi,客貨混合型,能載客194人和6個244米×318米的貨盤,主要是在後機身左側加開了一個高257米、寬358米的貨艙門;A340-200,-300的加大航程型,機身縮短,裝同樣的發動機,載客量與-300的一樣,預定1992年後期交付使用;A330雙發中短程型,動力裝置開始用CF6-80EIAI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2914千牛,載客量與A340-300一樣,以後動力裝置擬選用RB211-5241或PW4030,預定1993年後期交付使用。至1990年2月,A330/340的訂貨達約400架,其中包括110架A330和舛架A340的固定訂貨。

座艙所有型號均采用雙人駕駛製;客艙布局見各型號說明。

主要機載設備飛行管理係統,電子儀表係統(包括彩色多功能顯示裝置),飛機重心管理係統等。

尺寸數據翼展5865米,機長5939米(A340-200),63,56米(A330、A340-300),機高1674米,機翼麵積3631米2,機翼展弦比95,機翼後掠角30度,主輪距1049米。

重量數據典型使用空重118511千克(A330)、12061千克(A340-300),最大商載45489千克(A330)、47939千克(A340-300),最大起飛重量212000千克(A330)、253500千克(A340-200、300),最大著陸重量174000千克(A330)、186000千克(A340-300)。

性能數據最大使用速度MO84~MO86,航程8785千米(A330,335名乘客)、12510千米(A340-300,295名來客)。

伊爾-18短程運輸機

伊爾-18是前蘇聯伊柳章設計局研製的4發渦輪螺槳式短程客機。其經濟性和安全性都比較好。1955年開始研製,1957年7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59年4月開始投入航線使用。主要型號有:伊爾-18,基本型,84座;伊爾-18B,標準型,110座;伊爾-38,是由伊爾-18改裝成的的岸基巡邏反潛機;伊爾-20,是由伊爾-18改裝的電子幹擾機,其機身下裝1025米長的電子設備吊艙,並裝有側視雷達;前蘇聯民航屬還將退役的客運型改為貨運型使用。各型總生產量700多架,其中有100架出口。

動力裝置4台AN-20M渦輪螺槳發動機,功率4×3169千瓦。

座艙駕駛艙內有5名乘員,客艙不同布局可載客6-110人。

尺寸數據翼展374米,機長359米,機高1017米,機翼麵積140米2,客艙長×寬×高為24米×323米×20米。

重量數據使用空重35000千克,最大商載135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640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巡航速度(高度8230米)645千米/時,經濟巡航速度625千米/時,最大爬升率7米/秒,最大載重航程3700千米,最大油量航程7240千米,起飛滑跑距離1300米,著陸滑跑距離850米。

伊爾-96客機

1987年前蘇聯伊柳章設計局宣布在伊爾-86基礎上研製一種新型號伊爾-96-300。與伊爾-86相比,機身縮短,翼展加大,垂尾加高。可載乘客300名,飛行9000千米。從外形上看,該機與伊爾-86很相似,但它采用了包括複合材料在內的先進的結構材料以及一係列現代技術,其使用壽命為60000飛行小時,12000個起落。共製造5架原型機,其中3架用於試飛,2架用於靜力和疲勞試驗,第一架原型機於1988年9月首次試飛。此外,還有一種350座級的改型,稱為伊爾-96-350,其機身加長,預定於1993年首次飛。以下情況適用於伊爾-96-300。

動力裝置四台索洛維也夫PS-90A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57千牛,有反推力裝置。

座艙3名機組人員,包括1名正駕駛員,1名副駕駛員和1名隨機工程師,並設有2個附加機組人員座椅;標準載客布局300人。

尺寸數據翼展5766米,機長5535米,機高1757米,機翼麵積3916米2,展弦比95,主輪距1040米,前主輪距2007米,客艙門高×寬為183米×107米,客艙高度260米,最大寬度570米,容積350米3。

重量數據基本使用重量1171300千克,最大商載40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16000千克,最大著陸重量175000千克。

性能數據正常巡航速度(高度10100米~12100米)850~900千米/時,起飛場地長度2600米,著陸場地長度1980米,航程7500千米(最大載重)、9000千米(載重30000千克)。

安-124客機

安-124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4發遠程重型運輸機。其總重超過美國的戰略軍用運輸機C-5。前蘇聯用它來取代1974年已停產的安-22戰略運輸機。1982年12月第1架原型機首次試飛,第2架原型機1985年5月飛往巴黎參加航空展覽會,首次向全世界公開。1986年1月交付使用,1987年投入批生產。1985年7月安-124載重171219千克飛到10750米高度,超過美國C-5A所創造的載重高度飛行紀錄。安-124後來又創造了20多項被國際航空聯合委員會所承認的各種飛行紀錄。安-124在外形布局上除了低乎尾之外,其他方麵均酷似美國的C-5A,它也有一個可以向上折起的機頭,當機頭折起時,機頭形成一個大艙口,用於裝卸人貨物,尾部艙門兼作貨橋。起落架有24個機輪,使它可以在簡易跑道上起落。機艙分為2層,駕駛艙和客艙在上層;下層是貨艙。駕駛艙內正副駕駛員後方為領航員和通訊員,駕駛艙右側是兩名隨機工程師,貨物裝卸員在駕駛員艙過道區。駕駛艙後麵有廁所、洗澡間、廚房和設備間,還有兩個客艙供機組人員休息。從機翼部分的機身向後延伸的上層客艙可容納88名乘客,從下層貨艙通過液壓折疊梯可進入上層駕駛艙和客艙。此外,翼下左前方有駕駛艙人口,在機尾兩側和右側還鬱個客艙登機門。液壓作動的上折起艙門可在7分鍾內完全打開,液壓操縱的蚌殼式尾艙門可在3分鍾內打開。在貨艙頂部有兩部電動滑動式吊車。每部可吊10000千克重物。艙內有兩部絞車,牽引力各為294千牛。全部機艙為增壓或空調艙,上層艙的壓差為055×105帕(056千克/厘米2),下層貨艙壓差為025×105帕(025千克/厘米2)。下層貨艙地板全部為鈦合金結構,其上有傳送輥道和埋人式係留裝置。卡車可直接開入貨艙裝卸貨物。在裝卸貨物時,起落架可降低高度。

動力裝置4台洛塔列夫設計局的D-18T渦扇發動機,推力4×2295千牛,有反推力裝置。

座艙駕駛艙內有7名乘員,上層客艙可載客88名。下層貨艙主要用於運載大體積、大重量的軍事裝備和民用貨物。

主要機載設備裝普通飛行設備,包括大型雷達屏幕和移動地圖顯示器,前視氣象雷達,地圖/導航雷達,衛星導航接收器,4套慣性導航係統,羅蘭和歐米加導航係統各一套。

尺寸數據翼展7330米,機長6910米,機高2078米,機翼麵積6280米2。貨艙長×寬×高為36米×64米×44米。

重量數據最大有效載荷150000千克,最大燃油量230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4050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巡航速度865千米/時,正常巡航速度850千米/時,最大載重航程4500千米,最大燃油航程16500千米,起飛平衡場長3000米,起飛滑跑距離(最大起飛重。量)800米。

噪音特性滿足國際民航組織噪音標準。

動力裝置基本型裝3台庫茲涅佐夫NK-8-2渦扇發動機,推力3×9316千牛;A、B型裝NK-82U渦扇發動機,推力3×1029千牛。

座艙駕駛艙內有正、副駕駛員和飛行工程師。客艙:基本型的標準布局為每排6座,前艙54座,後艙104座,共158座;M型增加到180座。

主要機載設備自動飛行控製係統、慣性和無線電導航係統,多普勒雷達係統,活動地圖顯示器,數字/模擬混合計算機,氣象雷達,3通道自動駕駛儀等。飛機從起飛到爬升至高度400米和在降落到刃米之前可使用自動飛行操縱係統。

尺寸數據(M型)翼展3755米,機長4790米,機高1140米,機翼麵積210145米2,1/4弦線後掠角35°,機身直徑380米,客艙長×寬×高為2257米×358米×202米,行李艙容積(前)38米3。

重量數據(M型)使用空重55300千克,最大商載18000千克;最大燃油量3975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00000千克,最大著陸重量800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巡航速度950千米/時,經濟巡航速度900千米/財,最大巡航高度11900米,最大載重航程3740千米,最大油量航程6600千米。

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超音速運輸機,總體布局與英、法聯合研製的超音速運輸機“協和”號極其相似。1962年開始研製,1968年12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75年12月先於英、法聯合研製的“協和”號投入前蘇聯國內航線試用,先用於貨運和郵運,1977年11月開始客運飛行。1978年6月停止客運飛行,主要原因是一些嚴重的技術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1984年8月退出航線。19印年底停產,共生產13架。與“協和”號一樣,雖然在技術上是成功的,但作為一種商業運輸機是失敗的。

動力裝置4台庫茲涅佐夫設計局的HK-144渦扇發動機,推力4×1275千牛,加力推力4×1716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