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秋,九月,癸酉,齊侯杵臼卒。
【譯文】
秋季,九月癸酉日,齊景公去世。
經冬,叔遠如齊。
【譯文】
冬天,叔遠到齊國去。
經閏月,葬齊景公。
【譯文】
閏月,安葬齊景公。
傳不正其閏也。
【譯文】
記閏月是不對的。
哀公六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九年)
經六年,春,城邾瑕。
【譯文】
六年,春天,魯國在邾瑕修城牆。
經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譯文】
晉卿趙鞅領兵攻伐鮮虞國。
經吳伐陳。
【譯文】
吳國攻伐陳國。
經夏,齊國夏及高張來奔。
【譯文】
夏天,齊卿國夏和高張逃到魯國。
經叔還會吳於柤。
【譯文】
叔還在柤地會見吳王。
經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
【譯文】
秋季,七月庚寅日,楚昭王去世。
經齊陽生入於齊。
【譯文】
齊公子陽生回到齊國。
經齊陳乞弑其君荼。
【譯文】
齊國的陳乞殺死國君。
傳陽生入而弑其君,以陳乞主之何也?不以陽生君荼也。其不以陽生君荼何也?陽生正,荼不正。不正則其曰君何也?荼雖不正,已受命矣。入者,內弗受也。荼不正,何用弗受?以其受命,可以言弗受也。陽生其以國氏何也?取國於荼也。
【譯文】
陽生回國殺了君王,為什麼認為陳乞是主要殺手?不願意讓陽生把荼當做君。為什麼?因為陽生應為君,荼不應為君。為什麼還稱荼為君呢?因為他已經得到命封了。用入字,表示國內不肯接受。荼不該為君,為什麼不接受陽生?因為荼已受命當了國君,可以說不接受。為什麼陽生以國名(齊)當做姓?因為他從荼那兒得到了齊國。
經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譯文】
冬天,仲孫何忌領兵攻伐邾國。
經宋向巢帥師伐曹。
【譯文】
宋國的向巢領兵攻伐曹國。
哀公七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八年)
經七年,春,宋皇瑗帥師侵鄭。
【譯文】
七年,春天,宋國的皇瑗領兵侵犯鄭國。
經晉魏曼多帥師侵衛。
【譯文】
晉大夫魏曼多領兵侵犯衛國。
經夏,公會吳於繒。
【譯文】
夏天,哀公在繒地會見吳王。
經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來。
【譯文】
秋天,哀公攻打邾國。八月己酉日,攻入邾國,把邾國國君抓到魯國。
傳以者,不以者也。益之名,惡也。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其言來者,有外魯之辭焉。
【譯文】
用以字,表示不該把邾國國君帶回魯國。稱邾君的名,是表示厭惡他。春秋經記事,有擁有整個天下的語氣,有擁有一國的語氣,有擁有一家的語氣。用“來”,有自外來魯的意思。
經宋人圍曹。
【譯文】
宋國圍攻曹國。
經冬,鄭駟弘帥師救曹。
【譯文】
冬天,鄭大夫駟弘領兵援救曹國。
哀公八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七年)
經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譯文】
八年,春天,周王的正月,宋公進入曹國,把曹伯帶回宋國。
經吳伐我。
【譯文】
吳國攻伐魯國。
經夏,齊人取讙及闡。
【譯文】
夏天,齊國取得讙,闡二地。
傳惡內也。
【譯文】
憎恨魯國的做法。
經歸邾子益於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