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入話:
禪宗法教豈非凡,佛祖流傳在世間。
鐵樹花開千載易,墜落阿鼻耍出難。
話說大宋英宗治平年間,去這浙江路寧海軍錢塘門外,南山淨慈孝光禪寺,乃名山古刹。本寺有二個得道高僧,是師兄師弟,一個喚做五戒禪師,一個喚作明悟禪師。這五戒禪師三十一歲,形容古怪,左邊瞽一目,身不滿五尺。本貫西京洛陽人,自幼聰明,舉筆成文,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長成出家,禪宗釋教,如法了得,參禪訪道。俗姓金,法名五戒。且問:何謂之五戒?
第一戒者,不殺生命。
第二戒者,不偷盜財物。
第三戒者,不聽瀅聲美色。
第四戒者,不飲酒茹葷。
第五戒者,不妄言起語。
此謂之五戒。忽日,雲遊至本寺,訪大行禪師,禪師見五戒佛法曉得,留在寺中坐了上色徒弟。不數年,大行禪師圓寂,本寺僧眾立他做住持,每日打坐參禪。
那第二個喚做明悟禪師,年二十九歲。生得頭圓耳大,麵闊口方,眉清目秀,豐彩津神,身長七尺,貌類羅漢。本貫河南太原府人氏,俗姓王,自幼聰慧,筆走龍蛇,自幼參禪訪道,出家在本寺沙陀寺,法名明悟。後亦雲遊至寧海軍,到淨慈寺來訪五戒禪師。禪師見他聰明曉事,就留於本寺做師弟。二人如一母所生,且是好。但遇著說法,二人同升法座,講說佛教。不在話下。
忽一日,冬盡春初,天道嚴寒,陰雲作雪,下了兩日。第三日,雪霽天晴,五戒禪師清早在方丈禪椅上坐,耳內遠遠的聽得小孩兒啼哭聲,當時便叫身邊一個知心腹的一個道人,喚做清一,分付道:“你可去山門外各處看看有甚事,來與我說。”清一道:“長老,落了兩日雪,今日方晴,料無甚事。”長老道:“你可快去,看了來回話。”清一推托不過,隻得走到山門邊。那時天未明,山門也不曾開。叫門公開了山門,清一打一看時,吃了一驚,道:“善哉!善戰!”正所謂:
日日行方便,時時發道心。
但行平等事,不用問前程。
當時清一見山門外,鬆樹根雪地上,一塊破席,放一個小孩兒在那裏,口裏道:“苦哉!苦哉!甚人家將這個孩兒丟在此間,不是凍死,便是餓死!”走向前仔細一看,卻是五六個月一個女兒,將一個破衲頭包著,懷內揣著個紙條兒,上寫生年、月、日、時辰。清一口裏不說,心下思量:“古人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連忙走回方丈,稟複長老道:“不知甚人家,將個五七個月女孩兒破衣包著,撇在山門外鬆樹根頭。這等寒天,又無人來往,怎的做個方便,救他則個?”長老道:“善哉!善哉!清一,難得你善心。你如今抱了回房,早晚把些粥飯與他,喂養長大,把與人家,救他性命,勝做出家人。”
當時清一急急出門去,抱了回方丈中,把著長老看。道:“清一,你將那紙條兒我看。”清一遞與長老,長老看上卻寫道:“今年六月十五日午時生,小名紅蓮。”長老分付清一:“好生抱去房裏,養到五七歲,把與人家去,也是好事。”清一依言,抱到千佛殿後一帶三間四椽平屋房中,放些火在火囤內烘他,取些粥喂了。似此日往月來,藏在空房中,無人知覺,一向長老也忘了。不覺紅蓮已經十歲。清一見他生得清秀,諸事見便,藏匿在房裏,出門鎖了,入門關了,且是謹慎。
光陰似箭,日月如棱,倏忽這紅蓮女長年一十六歲。這清一如自生的女一般看待。雖然女子,卻隻打扮如男子衣服鞋襪,頭上頭發前齊眉,後齊項,一似個小頭陀。且是生得清楚,在房內茶飯針線。清一止望尋個女婿,要他養老送終。
一日,時遇六月炎天,五戒禪師忽想十數年前之事,洗了浴,吃了晚粥,徑走來千佛閣後來。清一道:“長老希行。”長老道:“我問你,那年抱的紅蓮,如今在那裏?”清一不敢隱匿,引長老到房中,一見,吃了一驚,卻是:
分開八塊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來!長老一見紅蓮,一時差訛了念頭,邪心遂起,嘻嘻笑道:“清一,你今晚可送紅蓮到我臥房中來,不可有誤。你若依我,我自抬舉你。此事切不可泄漏,隻交他做個小頭陀,不要交人識破他是女子。”清一口中應允,心內想道:“欲待不依長老,又難,依了長老,今夜去到房中,必壞了女身。千難!萬難!”長老見清一應不爽利,便道:“清一,你鎖了房門,跟我去房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