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滕縣保衛戰2(1 / 2)

三月十五日下午,滕縣縣城。

滕縣縣城是一座近四方形的城廓,東西略長。城牆高約六米,磚石混築,修得還算堅固,雖曆經數百年的戰亂,至今依然完好。

在西門城外西關,有一座火力發電廠,前敵總指部就設在電廠內。

前敵總指揮、四十一軍代軍長、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中將正在指揮部裏,他一會兒同參謀長趙渭賓急匆匆地交談幾句,一會兒又怔怔地盯著掛在牆上的大比例尺作戰地圖,他目光似乎要穿透地圖上的紅綠箭頭,直接到達那硝煙四起的戰場。桌上的香煙缸己經由衛士清理過幾次,但仍然不斷地有煙頭丟進來。

參謀人員不停地來來去去,用紅蘭色鉛筆和小旗把最新的戰場進展情況標在地圖上。表明日軍位置的紅色箭頭和小旗不斷分枝向南伸延,除了左翼大石牆村方麵那一枝被擋住停止不前以外,其餘各處,這些紅色箭頭都己越過了滕縣北部的山地,伸進了平原大壩。就像山洪瀑發的洪水越過了圍堵它的堤壩,沿著溝壑小渠不停地漫延開來。雖然在紅色的包圍圈中還有一些蘭色的孤島,顯然,這些孤島也將很快被淹沒掉。日軍進攻的速度出人意料的快,第十師團果然名不虛傳!

五時左右,偵察兵報告說,在縣城東北十多裏的地方己經發現敵蹤,敵人的一支近萬人的大部隊撇開正在激戰中的界河、北沙河陣地,由坦克和裝甲軍開路,自東側朝縣城迂回包抄過來,看樣子是要插到城南,截斷守軍向南的退路!意圖很清楚,敵人不僅要占領縣城,而且要將我壓迫到縣城和微山湖間的平原大壩中加以殲滅。

顯然,戰場的重心即將轉移到縣城來。此時,國軍的戰鬥部隊幾乎都在縣城以北的地區同敵人混戰膠著在一起,無法脫身。城裏隻有三個師部、一個旅和直屬它的四個警衛連、一個通訊連和一個衛生隊,此外即沒有任何戰鬥部隊。在城牆上和城門口站崗巡邏的隻有縣長周同帶領的五百來個警察和保安隊。偌大一個縣城,近於一座空城!

王銘章急電在臨城的集團軍總部,請求增援。其實王銘章也知道,總司令部也是一個空架子,沒有任何直屬隊伍,在臨城警衛總部的一共隻有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手槍連。孫震在電話中告訴他,己經讓營長劉止戎帶著這三個步兵連乘車趕來縣城,同車到達的還有一列軍火。總司令部隻留下了這個手槍連作保鏢。臨城原來的警察局長己經在韓複榘逃跑時不知去向,後由城中各界公推了一位中學校長在代行局長職務,帶領警察等管理城中治安。還叮嚀王銘章不必過慮,這裏有一手槍連足矣。

傍晚七時,王銘章接到集團軍電報,74軍獨立旅已於本月2號開赴滕縣,同時,孫總司令還說,中央軍湯恩伯兵團十萬人己奉命從河南商丘來援。其先頭一個師己於中午到達臨城,總司令己去過催請,要他們盡快北上滕縣。隻是因為這位師長說,要待他們的軍長到達後才能進入戰地,現在軍長王仲廉估計己到了徐州。因此,援軍何時可抵滕縣,現尚無可斷言。聽到這裏,王銘章心裏稍微感到落下一顆定心丸。八時三十分,偵察向王銘章報告,縣城東北方向的敵軍還在不斷聚集,似有新的動作。王銘章站在城頭上憂心忡忡的看著遠處的日軍在不斷聚集,對著身邊的警衛命令道“傳令下去,各部隊進入工事,準備戰鬥。說話間,縣長周同己經走到跟前。這時的周同完全一副軍人打扮,穿了一身軍裝,腰裏插了一隻盒子槍,身上挎著子彈帶,腳上打著綁腿,蹬了一雙膠鞋,身後帶了兩個武裝警察當警衛。王銘章對周同極為敬佩,當川軍一到滕縣時就聽到各界人士異口同聲地稱道他的抗日的決心和勇氣。

原來川軍趕到滕縣前,全縣有幾天完全無軍隊,隻是靠周縣長帶領著縣裏的警察在支撐。日軍占領鄒縣後,前鋒到達白沙河一帶,最近的地方距縣城僅十多公裏,民眾極度恐慌,一些敵偽漢奸維持會等己經出現。此時,周縣長堅決表示,願“先人民而死”,力持鎮定,閉門拒守。當時如果不是周同縣長的全力堅持,恐怕日軍己先於川軍進了滕縣。範長江來滕縣後,立即去看望他,穿著樸質而麵容堅毅的周同縣長坦然地說:“無它!中國先失數百裏,未聞有縣長殉國者,我有心打破此種可恥的紀錄耳。”範長江欣佩地稱他為“滕文公”。日軍大舉進攻以來,王銘章多次勸說周同帶領政府相關人員撤退,但他將全數能作戰的警察人等,全部分散補充到各戰鬥連隊中,自己親自參與督戰。後來滕縣民眾多有持械參加作戰者,與周縣長的表率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