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綠意軒中思著作 西溪村裏說原由(1 / 2)

自古富強之道不外乎興利除弊,然而此四個字人人皆知,而至於今日我中國所以不及泰西諸國,其利弊安在?綠意軒主人嚐蒿目時艱,未始不知時世之日非,欲思著一書以醒世。竊念我中國之人,士、農、工、商,人有四等,無人不知謀利,亦皆各竭其心思智力,搜奇爭異,其聰明非不如。泰西諸國講求氣學、化學、電學、礦學、水法、機器等項生財之道,能以人巧代天工。中國之人患在不學其學,有等不學時務者,直以為不屑學。有等善趨風氣者,固亦心羨其學而無位無權,雖心知其利而卒不能獨行其言,此中國人居心大概如是。綠意主人固無位無權者也,常欲設法以興利義。苦於力不能行,莫如獨善其身為一室一家之計。蓋弊不去則利不生,吾既無力以興利,吾豈無法以革弊?然居家弊端百出,欲革弊雨未得其最切要、最關係、最有益於人生者,則如理亂絲,苦無頭緒,思欲有下手處而不得其門,用是居恒鬱鬱,覺滿腔救世苦心無處發泄,如是者積數十年。

光緒乙未仲夏薄遊吳門,閱滬報有英國儒士傅蘭雅求著時新小說,啟其略曰:“竊以感動人心,變易風俗莫如小說,推行廣速,傳之不久,輒能家喻戶曉,習氣遂為之一變。今中國積弊最重大者計有三端:一鴉片、一時文、一纏足,若不設法更改,終非富強之兆”雲雲。綠意軒主人閱之,不禁跌足歎賞,拍案叫絕,謂此三端確切深中時弊。今之中華若不去此三弊,男女生機日蹙,生計日窮。因思閱曆半生,有得諸耳聞者,有得諸目見者,皆未始不以此三者喪其家財,戕其性命,可以演為小說者,指不勝屈,筆不勝書。就近說數人,述數事,亦足以資警戒,寓勸懲者,看官知之。

主人家住浙東,物產豐饒,風俗華侈,若說生財之道,無乎不可,而卒不免於貧窮,漸次受盡苦辛,忽因悔悟而變其俗。主人鄰近有一巨族,姓魏,名隱仁,字鑒堂。生子四人:長名鏡如,次名華如,三名水如,四名月如,女一名阿蓮。其上代原係簪纓世族,至隱仁之父名耿號伯廉,曾在廣東作監雲使發家,告老回籍,居浙東之西溪村,於是買田造屋。田盡膏腴,屋亦宏敞,其家自運使公以下無不善吸鴉片,子弟爭相效尤。

運使公僅生一子即隱仁,性喜詩書,不問家產,而於鴉片尤最好,然平時嚐戒其四子,謂:“我家以做官起家,不用功上進,實屬自暴自棄。爾祖年老,爾父多病,特借鴉片以驅病延年,爾等各有執業,何可吃此?我時常知爾等在外偷吃,爾先生從不責罪,亦是不便開口之意。將來我必告先生,若再偷吃,輕則撲打,重則驅逐門外,決不收留。此種下流子弟,若聽我說,從今以後用心寫字讀書,趁此年輕專心八股,將理法細細講解,並將國朝三十名家擇其聲調鏗鏘、格律嚴整、不落俗套、能合時趨者抄錄數十家以供揣摩,此方是有益身心之學。”父親語未畢,其四子月如,年僅十二歲,三子水如,年僅十五歲.早已垂頭思想。

長子鏡如,已十九歲,聽父親一片迂腐之言,暗中竊笑,意謂讀書者:“我們村中左右前後,十家九讀書,其子弟並不見有好處,何者謂有益身心?若說做八股做得好能作官,眼見我祖老頭兒是從未入流捐起,一路路捐上去,是從知府巴巴結結做到運使的,何嚐是必工八股方能做官。此明是父親欺人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