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寫真
王右丞畫《孟襄陽吟詩圖》,至今流傳,以為佳話,不知宣和所藏,又有厲歸真所畫《常建冒雪入京圖》。當時文人高士為世豔慕如此。梁溪嚴中允蓀友(繩孫)以布衣遊京師,見先兄西樵洎餘,遂欣然為之寫真,亦古人之亞也。
曆代正氣
孟子雲:“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吾於漢末得二人焉,曰孔北海融、關壯繆羽;於唐得二人焉,曰宋文貞、顏忠烈真卿;於宋得三人焉,曰韓忠獻琦、範文正仲淹、蘇文忠軾;於明得一人焉,曰王端毅恕。
封禪巡狩
曹頌嘉(禾)在翰林疏請封禪,王嶽生(承祖)為給事中,疏駁之,而請舉巡狩。二者皆著於《白虎通》,未識兩說孰為是非也。
唐九經
唐九經,字行一,浙之山陰人,崇禎癸未進士,性好諂。裏人有官學士者,其封君家居,唐日往造焉。或嘲以詩雲:“九經第一不修身,隻為年來敬大臣。”久之,學士歿,而裏中有以監司家居者,唐又日造之。或問之:“唐近日何為?”應曰:“近日不敬大臣矣,體群臣矣。”聞者皆大笑絕倒。監司後官至尚書,而唐已前歿,不及見。
沈夫婦
吳江沈君庸自征作《霸亭秋》、《鞭歌妓》二劇,瀏漓悲壯,其才不在徐文長下。乃其妻張亦才女也,常有《寄外》詞雲:“漠漠輕陰籠竹院。細雨無情,淚濕霜華麵。試問寸腸何樣斷。殘紅碎綠西風片。萬轉相思才夜半。又聽樓頭,叫過傷心雁。不恨天涯人去遠。三生緣薄吹簫伴。”(張名倩倩。)
陰符經墨跡
米南宮寫《陰符經》墨跡,細行書,結構精密,神韻溢於楮墨,大似褚河南,與世所傳刻米書迥別。卷首有黃帝像,兩童子捧劍印侍,前有一鼎。亦名筆也。經後有元章書與劉巨濟倡和《龍真行》二篇,字尤佳。自題雲:“秘府右軍書一卷,有一龍形真字印,故作。米芾。”二詩甚奇偉,不具錄。米又書後雲:“芾自命此書為跋尾,書惟題於家,真跡後不寫以遺人。”又雲:“樞密太尉論書法奧,前篇有‘天真難力至’語,後篇知劉侯收書自芾始,故寫獻。”《陰符經》後題“甲申初夏廿日,南山米老學書課。”又堅白老人跋“《米氏小錄》”雲雲,不知是何許人。此帖昔在京師見之,今不知歸誰氏矣。
韋皋造兵器
唐韋皋在西川造兵器,皆有“定秦”字。朝廷疑其跋扈,按問之,雲是工人名字。然《刀劍錄》雲:“秦始皇三年,歲次丁巳,采北祗銅鑄二劍,銘曰‘字秦’。”於古已先有之矣。
王喬
世言葉令王喬與仙人王子喬本是兩人,而應劭《風俗通義·辯葉令》一條,引周靈王太子與師曠事,則是三人混而一之矣。按《後漢書》,王喬載《方術傳》,傳末雲:“或雲即古仙人王子喬也。”而劉向《列仙傳》以為即靈王太子,劭之說本此。《列仙傳》多誕謾不經,如載範蠡,而雲事周師太公望,其可笑如此。後來《真誥》、《真靈位業圖》諸書之濫觴也。
太山石敢當
齊魯之俗,多於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當”五字,雲能暮夜至人家醫病。北人謂醫士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按:“石敢當”三字,出《急就篇》,師古注但雲“所當無敵”。石賢士祠,本汝南田間一石人,有嫗遺餌一片於其下,民遂訛言能治病,是兩事而訛為一也。“太山”二字,義亦難解,或以劭為太山太守而轉訛耳。
蕎麥花入詩
稻花、豆花,《麥秀》、《黍離》皆以入《詩》。蕎麥為五穀最下之品,而其花殊嬌豔。唐人詩雲:“日落鴉飛懂,滿庭蕎麥花。”蕎麥自田野間物,詎可植之庭中?此敏邊華泉“庭中何所有,有萱複有芋”尤可議。白樂天詩:“自起開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差不謬耳。
直言無隱
《顏氏家訓》雲:“江南文製,欲人彈射,遇有所累,隨即改之。山東風俗,不通擊難,吾初入鄴,遂嚐以此忤人,至今為悔。”餘謂此亦存乎其人耳,不關南北也。氽夙昔於朋輩詩文就質,凡佳惡必直言無隱,故翰林侍讀施愚山先生嚐曰:“吾交遊滿天下,直諒多聞唯王先生耳。”故刑部尚書魏環溪先生,每有所作,必屬餘指其瑕,即欣然改定。嚐有《謝》雲:“於論文較藝之中,見吾心不欺之學。”又語其子宮諭(學誠)曰:‘吾在京師三十餘年,惟心折一阮亭耳。”故翰林檢討唐先生濟武亦然。晚年有京師官以詩相質,餘為指摘竄改,不少隱,後遇之,頗有慍色。餘始知古道不可盡行也,悔之。此事不獨顏氏,唐劉夢得與牛僧孺亦有然矣。
勿襲形模
顏之推標舉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為自《小雅》“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得來,此神契語也。學古人勿襲形模,正當尋其文外獨絕處。
猶豫
猶豫,顏介所釋甚詳,今錄之:“屍子曰:‘犬五尺為猶。’《說文》曰:‘隴西謂犬子為猶。’或以《爾雅》曰:‘猶如麂,善登木,聞人聲,則豫緣木上下也。
囗子賤
囗子賤,囗羲之後。單父東門有子賤碑,雲濟南伏生即子賤之後。
寫真
寫真一技,古稱顧虎頭。此藝雖精,終不能與山水、竹石、花鳥、龍魚等埒。近日如曾鯨、謝彬輩,以此擅名,吾見其晚年筆墨亦草草耳。近有鴻臚序班禹之鼎,名重輦下,曾為餘作《放鷳》、《荷Θ》、《雪溪》、《詩思》數圖,時有利鈍。顏氏稱:“武烈太子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孺,皆知姓名。蕭賁、劉靈、劉孝先,並文學已外,複佳此法。又有西朝中書舍人吳郡顧庭、平氏縣令彭城劉嶽。”昔王右丞、趙承旨並擅此長,不以為諱,然今之名世,亦罕覯矣。
顧大申
顧大申,本名鏞,字震雉,號見山,善丹青,尤工設色。為詩精深華妙,兼有寄托,在鬆江派中大樽之下,諸人之上。嚐刻《詩》三百篇及《楚詞》、《選》詩為一書,名曰《詩原》。康熙己酉,以工部郎中奉使榷贛關,作畫別餘,自後不複相見。
畢九歌
畢九歌,字調虞,吾邑大司空亨之裔。能詩,今僅傳其一絕雲:“芍藥花殘布穀啼,雞閑犬臥閉疏籬。老農荷鍤歸來晚,共說南山雨一犁。”
陳其年
昔人雲:“一人知己,可以不憾。”乃亦有偃蹇於生前而振耀於身後者。故友陽羨陳其年(維崧),諸生時老於場屋,厥後小試,亦多不利。己未博學宏辭之舉,以詩賦入翰林為檢討,不數年,病卒京師。及歿,而其鄉人蔣京少(景祁)刻其遺集,無隻字軼失,皖人程叔才師恭又注釋其四六文字以行於世。此世人不能得之於子孫者,而一以桑梓後進,一以平生未嚐覿麵之人,而收拾護惜其文章如此,亦奇矣哉。
元稹
唐張祜,長慶、寶曆間詩人之翹楚。或薦於上,時元稹為相,力沮之,不得召見,罷歸。祜見知於樂天而沮於微之,此理之不可解者,而元之相度、人品,亦可想見。
開元天寶二事
開元二十三年,裴耀卿為江淮轉運使,置河陰、集津、太原諸倉,自太原入渭輸關中。時命三百裏內刺史、縣令,帥所部音樂集五鳳樓下。懷州刺史以車載樂工數百,皆衣文繡,服箱之牛皆為虎、豹、犀、象之狀。魯山令元德秀,惟遣樂工數人連袂歌《於於》。上曰:“懷州之人,其塗炭乎!”立以刺史為散官,而歎德秀為賢。天寶初,江淮租庸使韋堅引氵產水抵苑東望春樓下,為潭以聚江淮運船。三月,上幸望春樓,堅以新船數百艘各榜郡名,陳郡之珍貨於船背。陝尉崔成甫著錦半臂,缺胯綠衫而裼之紅衤百,首居前船,唱《得寶歌》,使美婦百人盛飾而和之。堅跪進諸郡輕貨,仍上百牙盤食,上置宴,竟日而罷,加堅左散騎常侍,僚屬褒賞有差。觀此,則懷州刺史左官,何以令其心服。天寶之亂,即一事可預知矣。
玄元靈符
天寶元年,陳王府參軍田同秀上言:“見玄元皇帝於丹鳳門之空中,雲我藏靈符於尹喜故宅。”上遣使於函穀關尹喜台旁求得之,同秀除朝散大夫。間一歲,清河人崔一清複上言:“見玄元皇帝於天津橋北,雲有符在武城紫薇山。”使往掘,亦得之。東京留守王亻垂知其詐,按問,果首服,奏之。此事與宋真宗之天書先後一轍,可發一笑。
俞兒
俞兒,無終山之神也,而《莊子·駢拇》篇:“屬其性於五味,雖通如俞兒,非吾所謂臧也。”與師曠、離朱並舉,則是易牙之類人名也。
七言歌行
七言歌行,杜子美似《史記》,李太白、蘇子瞻似《莊子》,黃魯直似《維摩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