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腫是單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夏秋季較常見。初起為米粒大小的疼痛性紅色丘疹,觸之疼痛。以後逐漸擴大成半球形暗紅色結節,有自覺疼痛和壓痛,可有全身不適。數日後結節中心部軟化,頂部可出現黃白色膿頭,但其基底部仍有硬結。膿腫形成後多自行潰破,排出壞死組織及膿液後,疼痛隨即減輕。以色紅、灼熱、疼痛,突起根淺,腫勢局限,範圍多在3厘米左右,易膿、易潰、易斂為特點。
為什麼會發生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毛囊和皮脂腺存在著一些細菌。隻有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時,這些細菌才得以大量繁殖,便會發生癤子。糖代謝障礙,體質變弱是癤發病的內在原因,皮膚擦傷,不清潔或經常受摩擦,刺激,是癤腫發病的外部因素。
此外,一些現代不良生活習慣,如吃過多垃圾食品、不講衛生、生活壓力大等也可以引起癤的發生。
中醫治療癤腫
熱毒蘊結
癤腫輕者隻有一兩個,多則可散發全身,或簇集一處,或此愈彼起。可發熱、口渴、小便赤、便秘,苔黃,脈數。治宜清熱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飲加減。
暑熱浸淫
發於夏秋季節,以兒童及產婦多見。可有發熱、口渴、小便赤、便秘,苔薄膩,脈滑數。治宜清暑化濕解毒,方用清暑湯加減。
體虛毒戀
癤腫常此愈彼起,不斷發生。散發全身各處,癤腫較大,常伴有口渴唇燥,舌紅苔薄,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解毒,方用防風通聖散加減。
中醫其他療法
外治法
初起,小者千錘膏蓋貼或三黃洗劑外擦;大者用金黃散或玉露散,以金銀花露或菊花露調成糊狀外敷;遍體發瘡、破流膿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調敷。建議較嚴重者應到正規醫院求治皮膚科大夫。
食療方
蒲公英粥
鮮蒲公英90克(幹品45克),粳米100克。先將蒲公英洗淨切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與淘洗幹淨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
涼拌馬齒莧
馬齒莧500克。洗淨,放入沸水中燙數分鍾,取出略擠幹,切碎,加入香幹末、糖、鹽、味精、麻油拌和,分次佐餐服用,也可空腹服。
功效:清熱解毒,也可用於夏天預防癤腫。
天然白虎湯
西瓜1隻。西瓜靠皮處用匙刮汁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夏季癤腫早期者可多食。
金銀花飲
金銀花15克。金銀花用開水衝泡待涼後當茶飲,每天5~6次,連服數天。
【功效】可用於癤腫中期,局部出現紅腫痛者。
綠豆湯
綠豆100克。綠豆洗淨,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煮爛,分次服用,每日2~3次。
【功效】清熱解毒。
炒西瓜皮
西瓜1隻。西瓜去紅瓤及外皮,切成條狀,用鹽少許拌勻,1小時後用素油炒食或麻油涼拌食之。
【功效】可預防中暑。
預防與調護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理發、勤修指甲、勤換衣服,衣服宜寬鬆。
少食辛辣、甜膩食物,患癤腫時忌食魚腥發物。
暑天多飲清涼飲料,如金銀花露、地骨皮露、綠豆米仁湯等。
患癤腫後不宜擠壓。癤腫病患者局部盡量少用油膏類藥物敷貼,並在病灶周圍經常用75%的酒精塗擦。
多飲水,使毒素隨尿液排出體外。
專家提醒:
癤腫是一種頗具危險性的小瘡,如果癤裏的細菌進入血液中,可能引起血液中毒,所以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顏麵部癤腫絕對禁止擠壓,如若不慎,可能感染擴散到腦部,引起嚴重後果。
若癤腫經治療很久都不愈合者應警惕糖尿病。
對已全部熟透的癤腫,而表皮未破時,要及時到醫院切開排膿,切不可自行擠壓排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