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茅簷隔九穹,那知親女一仙宮。
是非何處尋消息,情自濃濃意自忡。
且說林蘭屢欲為林鼎聘親,說了幾家,低的是林家不喜,高的又道林鼎是庶生之子,不肯聯姻,隻因林鼎是閩縣批首,文宗批準進場。林鼎對父母道:“有心待鄉試過了聘親未遲。”時光易度,到了八月,進場已過,林鼎鄉榜有名,中了舉人。此時有幾個宦家說親,林鼎又道:“有心待會試過了聘親未晚。”一心進京會試。到了二月,進場已過,林鼎會榜有名,又中了進士。三月殿試,殿在三甲第十名,吏部觀政,隨即上本,告假婚娶。欽賜馳驛還鄉。京報人報到,合郡稱揚。正是: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分明有個朝天路,何事男兒不讀書?
且看林鼎告假完姻,欽賜馳,這般鬧熱,不知娶著誰家的小姐,下回自有分解。
第六回
欲認親生女費盡心機
兩遇戲文場帶回敗子
題辭:
昔將窈窕輕拋送,今日投歸林鳳。本是宮門燕種,相見難相共。戲場紗帽今無用,卻被真官打弄。堪笑爹娘護擁,不許先生責重。
右調《桃源憶故人》
說那梅翰林探聽得林鼎是少年進士,尚未聘親,一心要將桂娥送與林鼎為妻,預先去拜閩縣知縣,央求知縣為媒。林鼎上年縣考之時,原是閩縣第一名,又是門生,知縣自然竭力。一日,林鼎馳驛到家,但見:
烏紗小帽罩著玉麵書生,圓領紅袍籠著碩人君子。光銀帶懸得輕舒,粉皂靴蹬來持重。
見有人便道臨門下馬,即拜了高堂,和餘下人都相見了。又拜了林蘭與鳳娘。次日去拜知府推官,俱以晚生禮見。去拜閩縣知縣,縣主留入後堂,林鼎照依謝師之禮相見。知縣燈一恭道:“賢契高才捷足,年少聯科,使小弟我不勝雀躍。”林鼎亦打一恭道:“門生駑駘下乘,蒙老師伯樂一顧,得以上進,深感知己之恩。”知縣道:“賢契春闈,鞍馬之間,恐長途不無勞煩。”林鼎道:“托煩老師福蔭,一路平安。”知縣道:“固知賢契欽欽賜馳驛完婚,佳禮是不宜遲了。”林鼎道:“匆匆到舍,實在不遑。”知縣道:“小弟即為賢契作伐何如?”林鼎道:“門生不才,此事何敢煩老師之九鼎。”知縣道:“賢契佳偶,實已有之,向日梅翰苑老先生有一們令愛,德容兼全,曾挽小弟牽絲,招賢契為婿,賢契理當俯就,令小弟亦有半麵之光。”林鼎道:“門生草蘿僥幸,何敢仰攀翰苑名楣?倘若果然,門生即當稟過家嚴,無不如命。”知縣道:“少刻踵門叩拜,專領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