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曰。世親雲此第三段釋展轉疑中。曲文第二疑也。謂有疑曰。若不依福德得大菩提。如是諸菩薩則失福德及果報也。此疑意雲說如須彌山王七寶有人持用布施。不及人受持此經至四句者。是則福德不得大菩提果。準此即福德空果報亦空則法斷滅。是則佛相好身亦無。唯有法身空理也。就斷此疑之中有三。初顯相好非無。次汝若作是念下明因果不失。後若菩薩以滿下校量功德。前中有二。初述彼疑心。次勸勿邪念。此初也。述彼疑雲。既以法為佛。是則無報化形相身也。無著雲。此即為攝取法身中第三文釋外疑難也。論雲若爾如來雖不應以相具足見。應具足為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離此著故。明相具足體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為因也。以相是色性故。於中有二。初逆招彼心。次勸令除念。此初。謂述彼念言。法身如來以具足相為因故得。應除不字。撿能斷及婆伽婆文並無不字也。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述曰。第二文也。世親雲。汝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得菩提。以報身化身具足相得故。無著雲。莫作是念者。勸令勿生前念以相為因而得法身。何以故。如來不以具足相為因得菩提故。故論雲。以相是色性故。謂要以智為因方得菩提。非用相也。相是色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

述曰。世親雲。此第二明因果不失也。於中初述彼心。次勸勿念。後釋所以。此初也。謂有念曰不依福德得大菩提者。是則福德無果報亦無。若爾發菩提心者便說諸法斷滅也。以無福德因及果故。

莫作是念。

述曰。此第二勸勿念也。

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述曰。此第三釋所以也。謂諸菩薩知因知果去離斷常。但無所執實福德因及果。非無因緣假因果也。但遮作用緣。非無功能緣故。無著雲。自下明心具足中。第五為不住生死涅槃故。於中有二。初明不舍生死。次若菩薩以滿下明不舍涅槃。上來初文竟。謂不舍生死故不住涅槃也。不舍涅槃故不住生死。為令得此故有此文。於法不說斷滅者。謂發心菩薩知因說果去離斷常故不說斷滅也。謂雖得涅槃還住生死不令斷生死。若斷滅生死者即同二乘住涅槃故。以此故名不說斷滅相也。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述曰。世親雲此第三功德校量也。於中初正校量次釋所以。前中初舉施次以福校量。此初也。無著雲。此第二明不舍涅槃也。

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述曰。此第二以福校量也。謂因了達二我空故而得於忍。其福過彼所施功德也。得成忍者忍有三種。一者本性無生忍。謂觀遍計所執人法二相本無體故。二者自然無生忍。觀依他假因緣非自然生故。三者惑苦無生忍。觀於真如惑苦本不生故。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述曰。此第二釋所以之中。初佛略標釋。次善現問。後佛答。此初也。不受福德故者。謂菩薩所行福德不著自體等故。但希出世故雲不受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

述曰。此第二善現問也。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述曰。此第三佛答也。以不貪著自體等而行福德故名為不受也。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