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3)

第十二章

女職工孕產與健康

一、孕產哺乳期的保健

重視懷孕早期檢查

懷孕早期檢查,一般在停經40天後進行第一次檢查。通過檢查以明確:懷孕後對母體有無危險,能否繼續懷孕;胎兒有無先天畸形,是否需要終止妊娠;孕婦生殖器官是否正常,對今後分娩有無影響;胎兒發育情況是否良好,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孕婦有無婦科疾病,以便及時治療,避免給胎兒帶來危害;化驗血液、尿液,看有無貧血和其它問題;肝功檢查。如有肝炎應終止妊娠。

懷孕早期檢查是孕婦產前檢查的一部分,從確診懷孕起,孕婦應每半月(至少每個月)到醫院作1次定期檢查,以便醫生隨時掌握情況,及時地對孕婦進行必要的衛生指導,使孕婦順利度過妊娠和分娩。

重視羊水檢查

羊水檢查是產前診斷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羊水檢查,可預測多種新生兒疾病:

(1)新生兒溶血病:測定羊水中膽紅素的含量。在妊娠晚期測2次羊水中膽紅素含量,每次間斷3~4周。如膽紅素含量增加,再結合父母血型和既往的分娩史,可作出診斷。

(2)肺透明膜病:肺泡表麵活性物質卵磷脂的缺乏是引起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因。如卵磷脂與鞘磷脂的比例不到2∶1~3∶1時,對此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3)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可檢查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當正常妊娠15~20周時,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在10微克/毫升以下。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此含量增高,有時高出20倍以上。Rh溶血病、先天性食道閉鎖、法魯氏四聯症、先天性腎病等都有甲胎蛋白增高。

此外,對各種染色體疾病及各種先天性酶缺乏病均有診斷意義。

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孕婦應用抗生素後,藥物從母體血液通過胎盤轉運或分散到胎兒體內。進入胎兒體內的多少取決於藥物的理化性質、用藥量的多少及胎盤血液供應情況。進入胎兒體內的藥物越多,對胎兒影響就越大。

現就孕期禁用和可以使用的抗生素介紹如下:

1整個妊娠期禁用的抗生素

(1)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萬古黴素等,對胎兒有耳毒作用。

(2)多黏菌素、黏杆菌素等,對腎髒和神經係統有毒性作用,並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

(3)四環素能使胎兒牙齒變色和影響骨骼生長發育。在妊娠晚期孕婦大劑量使用四環素可引起肝髒脂肪變性和造成孕婦死亡。

(4)兩性黴素B、灰黃黴素等,對神經係統、血液、肝髒和腎髒有較大的毒性。灰黃黴素對胎兒有致畸作用,也可能引起流產。

2妊娠某階段禁用的抗生素

妊娠早期即妊娠12周內禁用氯黴素、乙胺嘧啶、利福平、磺胺藥等,妊娠28周後禁用氯黴素、乙胺嘧啶、磺胺藥和呋喃坦啶等藥物。因為氯黴素、利福平、乙胺嘧啶可致新生兒尿道和耳道畸形、耳聾、肢體畸形、腦積水、死胎及新生兒死亡。磺胺藥可致新生兒核黃疸及溶血性貧血。呋喃坦啶可致新生兒溶血。

3整個妊娠期都可使用的抗生素

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紅黴素和潔黴素,這4類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對胎兒不會引起不良反應。需要注意,青黴素類藥物在使用前必須做青黴素過敏試驗,以免發生藥物過敏反應。

慎用氯黴素

氯黴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曾被廣泛應用於傷寒、腦膜炎、肺炎等多種疾病的抗菌治療。然而,妊娠期間婦女使用它可引起“灰嬰綜合症”的症狀。

灰嬰綜合症是指婦女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後期和臨產的24小時內使用氯黴素,可致使出生的新生兒出現嘔吐、呼吸急促或不規則膚色發灰、低體溫、軟弱無力等症狀,甚至造成死亡。妊娠期使用氯黴素,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在正常情況下,氯黴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成為穩定的物質從腎髒排出。但是,胎兒因肝髒內某些酶係統發育不完全,使氯黴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能力較差。因此氯黴素便在胎兒體內蓄積,進而影響新生兒心血管功能,導致出現上述“灰嬰綜合症”的症狀。

妊娠期使用氯黴素進入胎兒體內還可影響胎兒骨髓造血,致使胎兒發生障礙性貧血。所以,孕婦應盡量避免使用氯黴素。

慎用耳毒性藥物

孕婦體內應用藥物後,能通過胎盤從母體直接到達胎兒體內,而且藥理作用與母體具有相同時期。婦女懷孕最初3個月,是受精卵分化最旺盛、胎兒的各種器官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孕婦用藥,對胎兒生長發育造成的影響最大。母親孕期使用某些耳毒性藥物是小兒患先天性耳聾的主要原因。如果孕婦在懷孕頭3個月中應用耳毒性藥物,就會造成胎兒發生先天性耳聾。

導致先天性耳聾的藥物多見於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其中又以鏈黴素對聽神經的損害最大,其次是慶大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另外,萬古黴素、紫黴素、瑞斯托黴素、春雷黴素、多粘菌素B、托布黴素、尼泰黴素、巴龍黴素等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可導致胎兒先天性耳聾。喹寧可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破壞胎兒的聽覺器官,引起先天性耳聾。其他藥物或化學物質如磺胺類、水楊酸類、速尿、利尿酸、嗎啡、心得寧、酒、煙、砷、鉛、磷、汞、苯、一氧化碳等均可致聾。

目前還沒有藥物治療中毒性耳聾,所以,孕期用藥應該特別慎重,特別是孕期前3個月,最好不用或盡量少用耳毒藥物,凡屬用不用均可的藥物,應一律不用,切忌擅自主張用藥,需要用藥時,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用藥不宜過久,用量盡量減少。

不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主要從兩個方麵破壞優生:

(1)導致胎兒畸形:在妊娠期服用過大量阿司匹林的孕婦,所生嬰兒會出現嚴重畸形。如果孕婦間斷地服用阿司匹林,則新生兒反較每日服藥者出現更多畸形。

(2)阿司匹林能夠對血小板聚集膠原產生抑製作用並降低血小板因子的活性,影響血小板的聚集並使分娩時的出血時間變長。這些影響能夠發生在服用小劑量的藥物之後,而且其影響可以延至停藥後5~7天。產前服用此藥,分娩時產婦出血明顯增多,還能引起胎兒在產前和產程中出血。

所以孕婦應該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甚至包括去痛片、感冒寧等一些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也應一律禁用。

不宜用清涼油

清涼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樟腦,而樟腦經皮膚進入人體會造成一定的危害。若孕婦用了清涼油,其中的樟腦可通過胎盤屏障危及胎兒,甚至造成胎兒死亡。因此,孕婦特別是在懷孕頭3個月內應該避免使用清涼油,也不要接觸含樟腦成分的所有製劑。

服用中藥要注意

有的孕婦擔心服中藥可使孩子皮膚“變黑”,這其實是無稽之談,因為人體皮膚的顏色與遺傳、生活環境以及飲食等因素有關,特別是與體內黑色素的合成和沉著有密切關係。人體內的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細胞產生的,它位於表皮細胞的基底層之間。黑色素細胞內含有一種酶叫做酪氨酸酶,在它的作用下,酪氨酸能被氧化為黑色素。黑色素是一種黑色或深棕色的顆粒,如果大量聚集在表層細胞中,就會導致人的皮膚變黑。此外,黑色素還有吸收紫外線的特性,以避免陽光中紫外線傷害人體深部組織。如果人體皮膚長期裸露在陽光下,黑色素便會在日光照射下向表層細胞轉移乃至增加,這是因為人體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的活性在陽光紫外線作用下增強,使黑色素小體形成及黑色素化程度增強所致。所以,長期從事野外作業者的膚色多數比較黝黑。人體皮膚顏色的黑與白,主要取決於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小體的大小、形狀、數量以及黑色素小體黑色素化的程度,這些與孕婦服中藥沒有聯係。

由此可以得知,胎兒的皮膚變黑並不是孕婦生病後服用中藥引起的。但孕婦服中藥必須由醫生處方指導,切勿久服、亂服,更不能擅自服用“轉胎”的單方、驗方,以免危害母子健康遺恨終生,如果想使胎兒的皮膚白皙,孕期婦女可常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番茄、柑橘、檸檬、橙子、蘋果、酸棗等。

打預防針要注意

打預防針醫學上叫做預防接種,就是將活疫苗接種到人體內,使人體產生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以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這種防病方法,又叫人工免疫。

孕婦是否能打預防針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孕婦被瘋狗咬傷後就非打不可,否則的話,一旦發生狂犬病,就會發生生命危險。又如孕婦與白喉病人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後,也得做白喉疫苗的接種,以免染上白喉。此外,破傷風疫苗的預防針也是必要打的。給孕婦及時打這種預防針,是最有效的預防新生兒破傷風的方法。孕婦打預防針的時間,以在臨產前1個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