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試講(1 / 2)

這位先生也不翻書,腦中似有千軍萬馬,一板一眼娓娓道來。他念一句《論語》的原文,配一句解釋,章沛雖是不愛讀書,這部分他倒是熟悉的,加上第一次試聽,頗為興奮,聽課也頗為專注。

李管家坐了個小凳子,在窗外默默注視著,心想:“這一課好像還不錯?這先生要是能定下來,倒也省事。”

萱兒聽他講課,覺得是比學堂裏的那位章先生好,起碼口齒清楚不是?等他一句一句解釋,過了大半,萱兒突然舉手。

“呃,這……”趙先生沒想到會被打斷,隻好停了下來。

“老師,我能問個問題麼?”萱兒脆生生地問。

趙先生不快的點點頭:“你且說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樂’和‘悅’都是歡樂之意,其意可有差別?”

“這——,”趙先生一時語塞,卻沒想到這小姑娘倒是問到點子上了。

章沛豁然發現,他怎麼沒有注意呢?

“悅指在心,樂指發散餘外。”趙先生也不糊塗,給出了答案。

“因為我學了人生的大道,我自己受用了,得到了收益,這時隻有我的內心才知道,這種喜悅是他人無法理解的,所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指自己內心的喜悅。遠方來了客人,主人喜悅流露在臉上,就是‘樂’,對不對?”萱兒拍著小手,高興地說,上了堂課,學到了東西,她心情頗好。

趙先生他本以為,以他的學識,教這兩個家夥,還不是輕而易舉?他答出了問題,鬆了口氣,卻也不敢再馬虎,仔仔細細將通篇又講了一遍。

接下來,就留出時間,讓萱兒和章沛誦讀文章。

萱兒突然又舉手,見趙先生點頭,就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為什麼是‘學’‘朋’‘人’這三樣,不是別的?”

見趙先生一副不解的樣子,萱兒就打了個比方:“《神童詩》裏有雲:‘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論語》開篇為什麼不說‘久旱逢甘雨,不亦說乎?他鄉遇故知,不亦樂乎?金榜題名時,不亦君子乎?’”

“金榜題名之人,不是各個君子啊!”趙先生答道。

萱兒也不管趙先生是不是都快流汗了,還繼續問“那前兩句呢?高興地事多了,為什麼偏偏用‘學’和‘朋’開篇?這一句,應是全書的精華啊?”。

趙先生,一半惱怒,一半羞愧,汗流浹背,不語。

萱兒看出來,就給了趙先生一個台階:“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先生是可是要我們苦思冥想後,再教我們?”

“是是是。”趙先生趕緊就坡下驢。

章沛看萱兒一直發問,也問了幾個問題,還好,先生都一一作答了。

上完這堂課,李管家奉上包好的束修,又恭恭敬敬的送走了先生。他不禁對萱兒起了佩服之心,這麼一個小孩,居然差點把趙先生問的下不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