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般心理都是在取得了成績之後,難免要得意一下,這實屬正常的情形。但得意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切不能忘乎所以,否則,得意之處就有可能成為阻礙你繼續前進的絆腳石。
雖然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可還是有許多人自覺不自覺地犯了這個毛病。究其原因,就是這些人錯把當初取得的小小成功當做了最終的奮鬥目標,從而鬆懈了繼續奮鬥的勁頭,應有的警惕之心,也隨之放鬆。
一點小小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就固步自封,這是目光短淺、觀念渺小的表現,這種人是沒有大作為的。
而真正追求成功的人,隻是把眼前取得的成就看作是對過去的一個總結而已,也看作一個新的起點。從一個成功到又一個成功,無數個小小的成功彙聚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成功。
年輕人取得成績後難免產生得意情緒,我想通過這個故事提醒年輕人:麵對成功,務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知道怎樣去規避未來的風險。得意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失意,如果一味沉醉在成功的喜悅裏,沉醉在他人的讚美聲中,那麼你就要為自己過分的得意而付出代價。
如果得意忘形會帶來悲劇的話,那麼,無限膨脹的私欲,帶來的則是災難了,下麵的這個寓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22.私欲的無限膨脹
帶來的隻能是災難從前,有一個放羊的男孩,在一個深不可測的山洞深處,發現了一座金光閃閃的金庫。他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麼多的金子,他小心地拿了一塊金子,然後不急不忙地將羊趕回財主家,又如實地將這一天的發現告訴了財主,還把自己撿到的那塊金子拿出來給財主看,讓他辨別其真假。財主一看、二摸、三咬之後,一把將放羊的男孩拉到身邊,急切地問藏金子的寶庫在哪裏。男孩把藏金子的寶庫的大體位置告訴了他,老財主馬上命令管家與手下們直奔男孩放羊的那座山,還擔心男孩的話不真,讓男孩為他們帶路。
財主很快見到了那座金庫,他高興得不得了。他想:這下我可發大財了。他趕忙將金子裝進自己的衣袋,還讓一起進來的手下猛拿。就在他們把小男孩支走,準備帶走所有的金子的時候,洞裏的神仙發話了:“人啊,別讓欲望負重太多,天一黑下來,山門就要關了,到時候,你不僅得不到半兩金子,連老命也會在這裏丟掉,別太貪婪了。”
可是財主哪裏聽得進去,他想這個山洞這麼空闊,且又那麼堅硬,就是天大的石頭砸下來,也砸不到自己的頭上,何況這裏有這麼多的金子呀。不拿白不拿,多拿一點有什麼可怕,擁有了這些金子,出去後不就是大富翁了嗎?於是財主還是不停地搬運。不料,一陣轟隆隆的雷聲響起後,山洞全被地下冒出的岩漿吞沒,這個山洞成了他的墳墓。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無論是什麼人,隻要進入社會,接觸到物質社會的利益,都會在心裏產生種種欲望。
人有欲望本無可厚非,有些人的欲望是客觀的、有節製的,這樣的欲望隻會成為一種目標、一種動力,它可以使人具有方向性;有的人的欲望則是主觀的、無限製的,甚至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需要多少才能得到滿足。這樣的欲望隻會給自己增加壓力,羈絆人前進的腳步,有時甚至會將自己引向歧路。
欲望太多、太重,會讓負重的人因此陷入人生的陷阱中。人有七情,也有六欲,這本屬正常,也是作為一個人在物質社會裏不可或缺的東西。可是六欲不能太重,七情亦不能太多,隻有這樣,一個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也才能夠不被欲望所左右。
私欲的無限膨脹往往是惹禍的根源。它會蒙蔽你的眼睛,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這樣的行事方式最後隻能是害人害己。
故事中的財主因為過分貪財而丟掉了性命,你可能會說:“我不貪財,隻貪圖過一種無所事事的安逸生活,總不致於有生命之災吧?”如果你真的抱有這種想法,那就大錯特錯啦,下麵的故事會給你補上一課。23.貪圖無所事事的安逸生活
就是跨入了地獄的另一道門有一個人死後,在去地獄的路上,看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的主人請求他留下來居住。
這個人說:“我在人世間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輩子,現在隻想吃、想睡,我討厭工作。”
宮殿主人答道:“若是這樣,那麼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裏更適合你居住的了。我這裏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會有人來阻止你。還有舒服的床輔,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會有人來打擾你。而且,我保證沒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
於是,這個人就住了下來。
開始的一段日子,這個人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樂。漸漸地,他覺得有點寂寞和空虛,於是就去見宮殿主人,抱怨道:“這種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過久了也沒有意思。我對這種生活已經提不起一點興趣了,你能否為我找一個工作?”
宮殿的主人答道:“對不起,我們這裏從來就不曾有過工作。”
又過了幾個月,這個人實在忍不住了,又去見宮殿的主人:“這種日子我實在受不了。如果你不給我工作,我寧願去下地獄,也不要再住在這裏了。”
宮殿的主人輕蔑地笑了:“你認為這裏是天堂嗎?這裏本來就是地獄啊!”
有些人終日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無論幹什麼都舍不得花力氣、下功夫,他們總想不勞而獲,總想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一天到晚都在盤算著如何去掠奪本屬於他人的東西。
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一個民族而言,貪圖享受和安逸都是一種墮落、一種毀滅,是無所事事、自取滅亡的根源,它們從來沒有在世界曆史上留下好名聲,也永遠不會留下好名聲。它是一種精神腐蝕劑,因為它,一些人不願意爬過一個小山崗;因為它,一些人不願意去戰勝那些完全可以戰勝的困難。
貪圖它的人不可能在社會生活中成為一個成功者,他們永遠是失敗者。成功隻會光顧那些辛勤勞動的人們。它是一種惡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負。人們一旦背上了它這個包袱,就隻會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喪、無所事事,有的人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無所事事的安逸生活是地獄的另一道門。門裏雖然沒有麵目可憎的小鬼,沒有刀山火海,沒有油鍋,但它能漸漸毀滅你的理想,腐蝕你的心靈,一絲一絲地抽去你的力量,讓你枯幹。世上也許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事了。勞作雖然累,但它讓人有生機。如果你不想打開這道門,那就給自己找點兒事吧。24.經常反省自己
就會發現自己的問題有一隻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常嘲笑對麵的鄰居——一隻小灰蝶很懶惰。
“瞧,它的衣服真髒,永遠也洗不幹淨,總是灰突突的,還有斑點,看看我,一身的衣服多漂亮,飛到哪兒,都是人們眼裏的寵兒,在公園裏,小孩們追著我,單身的男子說‘希望將來的女朋友像我一樣漂亮’,甚至有幾隻小蜜蜂追著我不放,以為我是一朵飄舞的美麗的鮮花呢。”大蝴蝶喋喋不休地向朋友們炫耀著自己的美麗,嘲笑著鄰居小灰蝶的懶惰與醜陋。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它家,才發現對麵的小蝴蝶並非懶惰,而是它本身的衣服就是灰色的,但大蝴蝶卻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
這位朋友隻好把大蝴蝶帶到醫院眼科檢查,醫生說:“大蝴蝶的眼睛已高度近視了。”
其他蝴蝶紛紛說:“它應該反省一下,其實是自己有問題。”
反省自己?少來這一套!你一定會有這種反應吧?!
要你每天反省自己,這聽起來實在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事實上,這句話的確價值連城,你若認真去實踐的話,一定會獲益匪淺。
所謂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包括檢查自己的言行,看看有沒有不對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為什麼要反省?這裏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個是主觀原因,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個性上的缺陷,也有經驗上的不足,而年輕人更是缺乏社會曆練,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另一方麵是客觀原因,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隻說好話,看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也故意不說,因此這就需要你自己通過反省來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
那麼,該反省什麼呢?
——人際關係。你今天有沒有做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事?在與某人的爭執中你是否也存在不對的地方?對某人說的那句話是否得體?某人對你不友善是否有什麼特殊意義?
——做事的方法。今天所做的事,處理是否恰當,是否有不妥之處,怎樣做才會更好,有沒有補救措施?
——生命的進程。反省到目前為止,你做了些什麼事,有無進步?時間有無浪費?目標完成了多少?
反省的好處在於:
——可以修正自己的言行和方向。
——借修正來使自己進步。
如果你真的做到了經常反省自己,相信你的人格會不斷得到完善,才能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成功也就離你不遠了。25.經驗不是真理
莫讓經驗束縛了頭腦一艘遠洋海輪在一次遠洋航行時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裏,幸存下來的船員拚死登上一座孤島。
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島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更為可怕的是,在烈日的曝曬下,每個人都口渴得難以抑製,水成為了最珍貴的東西。
盡管四周都是水,可誰都知道那是海水,海水又苦又鹹,根本不能用來解渴。
這些人惟一的生存希望是等到下雨或過往船隻發現他們。但是沒有任何船隻經過這個寂靜的海島,而且也沒有任何下雨的跡象,天際除了海水還是海水。
漸漸地,這些生存的船員支撐不下去了,他們紛紛渴死在孤島上。
當最後一名船員快要渴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住撲進海裏,“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
船員喝完海水,一點也感覺不出海水的苦澀味,相反覺得這海水十分甘甜,非常解渴。他心想:也許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覺吧。他靜靜地躺在島上,等著死神的降臨。
可是過了很長時間,他一點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船員非常奇怪,於是他每天靠喝海水度日,終於等來了救援的船隻。
後來,人們化驗這裏的海水時才發現,由於有地下泉水的不斷翻湧,這兒的海水實際上完全是可以飲用的。
經驗告訴人們,海水是鹹的,不能飲用,因此,這些船員被渴死了。可以這麼說,他們死於經驗。所以,不要迷信我們的經驗,有時經驗反而會束縛頭腦。
人們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感覺,以為自己的經驗非常正確,不會出現偏差。正是這樣一成不變的思維,才使得人們有時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論做什麼事情,往往會依照模式行事,認為這樣既省時,又省力。但同時這樣做也存在弊端,那就是容易被傳統模式所束縛。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告訴你們的就是:在高速發展、瞬息萬變的社會裏,如果拘泥於過去成功的經驗,不知變通,往往會犯下許多過錯,隻有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讓經驗左右自己,才會少犯錯誤,不犯錯誤,走向成功。26.吃一塹能長一智不失聰明
凡事吃塹後再長智則是傻瓜從前,有一個賣手鐲的商人背著一袋手鐲在翻越一座大山時,覺得很累,便放下袋子,坐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料卻睡著了。
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身旁的袋子不見了,抬頭一看,樹上有很多猴子,而每隻猴子的手上,都拿著一隻手鐲。他又是跺腳又是罵,可猴子就是不把手鐲扔下來,他隻好沮喪地回家了。
第二次,這個商人又在途中的大樹下睡著了,手鐲同樣被猴子拿走了。他十分驚慌,因為如果再取不回手鐲,他就無法養家糊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他就試著舉起手,果然猴子也跟著他舉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
他想,機會來了,於是他趕緊把自己手上的手鐲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手鐲紛紛扔在地上。
賣手鐲的商人高高興興地撿起手鐲,趕到集市賣了個好價錢。
第三次,這個商人路過大樹時沒敢睡覺,可是猴子們早己認出他了,一哄而上把袋子裏的手鐲搶了個精光。商人不慌不忙地把手上的手鐲扔到地上,奇怪的是那群猴子並沒有把自己的手鐲扔到地上,而是兩眼直直地盯著商人。
正在商人著急的時候,猴王出現了,它把商人丟在地上的手鐲撿了起來,戴在自己的手上,還對著商人的後腦勺打了一巴掌,說:“吃一塹能長一智不失聰明,像你這樣凡事都要吃‘塹’後再長‘智’的人,則是個十足的傻瓜!”
這個商人顯然不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假設他在第一次吃虧後改用上鎖的小木箱裝手鐲,猴子還能輕易地接二連三搶走手鐲嗎?
猴王嘲笑那位商人是“凡事都要吃‘塹’後再長‘智’的傻瓜”你是否認真思考過,我們有時是否也會犯一些類似的錯誤?
年輕人遭受失敗犯一些錯誤並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類錯誤,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幾次。一位名人說過:“年輕人如果總是重複犯同類的錯誤,那他就很容易走向毀滅。”所以,我在這裏要提醒你:正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底子”薄,“資本”少,經不起太多的折騰,經受不住太大的挫折。所以,我們不能事事都要付出高昂的“學費”,更不能“凡事都要吃‘塹’後再長‘智’”,重複犯同類的錯誤,我們“輸”不起!
好啦,通過對以上忠告的理解和認識,想必你已經對人生的方向和目標有所把握了,現在放鬆放鬆一下腦筋,愉快地進入人生第三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