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番外 逸如篇(2 / 3)

王振在京城內外共有私邸數處,窮極華麗,抄出金銀六十餘庫、玉盤百餘麵珊瑚高六七尺者俄二十於株、馬數萬匹,其他幣帛珠寶等物不計其數。不久,王振私黨郭敬、彭德清從大同逃回,並被抄家□□。

二十四日,於謙薦舉右都禦史陳鎰,安撫京畿內外軍民。陳鎰是文芝文蘭的父親,平素以廉幹剛直著稱,此次奉命族誅王振家屬,抄沒其家產,尤為軍民所信悅。

二十七日,兵部榜示軍民職官及諸色人等有能報效殺敵者,一體按功升賞。

這一日,我接到了一封暗衛送來的密函,是文彬寫來的,原來他曾同永寧定下了一個約定,當日亂軍中,他衝出重圍,潛入韃靼,如今,在前期潛入的暗衛幫助下,他已經成功的接近了韃靼汗王,他說他會盡其所能,挑動韃靼與瓦剌的仇怨和衝突,瓦解也先的力量。

文彬的信,讓我鬆了一口氣,然而,局勢卻總是瞬息萬變的。永寧說可以仰賴的於謙,忽然的提出,要尊皇上的兄弟郕王為帝。

“皇上出征之時,命太子監國,如今北狩,按理也該太子即位為帝,逸如想知道,為什麼大人要舉薦郕王?”我到於謙府中求見,於謙屋子裏居然隻有一桌一椅,唯一的裝飾,是牆上一幅剛剛寫完,墨跡淋漓的小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我忽然覺得,今天,我已經不能改變於謙的想法,因為,他,真的已經準備為國舍棄一切。

“太子年幼,於朝政過多仰賴太後,若是平時,也還罷了。然而,此時卻是多事之秋,所謂天下多故,國賴長君,如今也先來勢洶洶,太多國事需要當堂決斷,王室近枝,隻有郕王一人正值盛年,不立郕王,我不知道,還可以立誰人?”於謙的回答果然是理直氣壯。

在於謙的堅持和力主下,九月初六,郕王即位,是為景帝,遙尊皇上為太上皇。

十月初一日,在大同附近徘徊許久的瓦剌軍,終於還是挾持太上皇大舉入寇,十月初四,攻陷白羊口,十月初九破紫荊關。紫荊關都指揮韓青出戰敗死,右副都禦史孫祥堅守,降閹喜寧引導瓦剌軍偷越山嶺內外夾攻關門,孫祥督兵巷戰,壯烈犧牲。於是瓦剌軍從紫荊關和白羊口兩路進攻京師,聲稱奪取大都、複辟元朝。

這些天裏,朝廷中,諸將對戰守的策略議論紛紛,兵馬司建議完全折毀九門外軍民房屋以便屯駐;都尉王通主張在京城外挑築深濠;總兵官石亨提議全軍退守城內,堅壁清野,以避賊鋒。

於謙卻堅決主張出城迎擊,說:“絕對不能示弱,讓瓦剌軍隊看輕我們。”並親自率軍布置於德勝門外,準備抗禦瓦剌的主力軍。

十月十一日,瓦剌軍列陣西直門外,將太上皇押在囚車中,推到德勝門外,叫守將投降。

同一天,我們迎擊瓦剌軍於彰儀門土城北,敗其先鋒,斬數百人,奪還所擄千餘口百姓,軍威大振。

首戰失敗,也先以送還太上皇為條件,約於謙、王直等出城議和。

於謙堅持主張抗戰,不派使臣。

十月十二日,我請旨往德勝門守城督師,形勢讓我不能完全永寧的期望,好好的保護見浚登上皇位,那麼,我至少還可以代替她,保衛家園。

我們在德勝門外的一戰格外慘烈。那一天的天氣很壞,早晨起來就很冷,到了瓦剌軍攻城的時候,刮起了大風,既而,雨雪交加,風雪入眼,對麵看人都很困難,軍士們用身體保護懷中的火銃,脫下衣服給火炮擋雨,每個人都隻有一個信念,就是絕對不讓瓦剌軍隊踏入德勝門一步。這一戰中,也先的親弟弟也在搏戰中被炮火擊斃。瓦剌軍又轉攻西直門,都督孫鏜率軍迎戰,兩軍展開了大搏鬥,、高禮、毛福壽等率兵從南麵來助戰,石亨領兵又從北麵趕到。瓦剌軍三麵被圍攻,才向西南退去……

之後幾天的戰鬥,我幾乎沒有合過眼,最後自己都不知道,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撐著自己瘋狂的揮舞著手中的兵器,砍殺著眼前的敵人。

“瓦剌兵退了!”不知是誰的一聲嘶喊,喚醒了夜色中已經激戰了五天五夜、昏沉而疲憊的人們,他們紛紛以手中的兵器撐地,艱難的起身。京城內外,一眼望去,夜色也阻不斷那硝煙彌漫,隻是再聽不到神機營震耳的火炮、火銃子的聲音,也沒有了瓦剌士兵的陣陣喊殺,我們——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