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遭毀滅的“死亡之丘”(2 / 2)

◆大浴場是被一個大建築群包圍的磚砌大水池,位於城市公共部門的正中心,它在當時是一個技術上的奇跡。

兩位科學家羅列了種種跡象來表明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大規模火災。比如他們在廢墟中找到大量燒熔的黏土和礦物碎片,據羅馬大學和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實驗證明:黏土和礦物碎片被燒熔的溫度應高達1400℃至1500℃之間。以當時的生產力,這麼高的溫度隻可能在冶煉作坊的鍛造爐內形成。但如此大量存在的燒熔黏土和礦物碎片又怎麼可能在少數鍛造爐中形成呢?持續多日的森林大火也許能達到如此高溫,但從未有過森林的小島上又哪來的大火呢?隻剩一種可能了,那就是特大爆炸。

科學家們循著這條思路繼續深入,很快在城中找到了明顯的爆炸遺跡:位於可能是爆炸中心的地方,建築物全部被夷為平地,且破壞程度由近及遠逐漸減弱,最邊緣地區的建築物幾乎完好無損——這和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的景象是多麼相似。

而在遠去的印度曆史中,確曾有過關於特大爆炸的傳說。傳說中常有“耀眼的光芒”、“無煙的大火”、“紫白色的極光”、“銀色的雲”、“奇異的夕陽”、“黑夜中的白晝”等描繪性語言出現。印度古代梵語敘事詩《摩訶婆羅多》中還有一段關於戰爭的描寫:“好像自然的威力一下子迸發了出來。太陽在旋轉。武器的熱焰使得大地熊熊燃燒。大象被火燒得狂奔,想躲避這可怕的災難……整個戰場一片大火劫後的景象……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或聽說過這樣一種武器。”古老的印度傳說和史料描寫是憑空捏造還是真有其事?它們在向人們暗示著什麼嗎?古詩中所說的“這樣一種武器”會是什麼?這種武器是不是能夠製造出巨大的爆炸力,足以炸毀任何一座不亞於摩亨佐·達羅的城市呢?

傑汶波爾和溫琴季的觀點與傳說、史料結合起來看似有理,卻不得不承認有一個關鍵疑點尚無法解答:現在人類製造的能夠造成如此威力的大爆炸的也就是原子彈了,眾所周知,原子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才在日本戰場上使用過。那在4000多年前的摩亨佐·達羅,可能出現掌握原子彈製造技術的人類嗎?

延伸想象的飛船爆炸

這個疑點無人能解但並不妨礙兩位科學家提出的特大爆炸說。有些學者受此啟發,進一步推測,在宇宙射線和電場的作用下,大氣層中會形成一種化學性能非常活潑的微粒,這些微粒在磁場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並變得越來越大,從而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球形“物理化學構成物”,形成這種構成物的大氣條件同時還能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積累多了便會發生猛烈的爆炸。

隨著爆炸開始,可能一些黑色閃電被迅速引爆,從而形成類似核爆炸中的鏈式反應。這樣,爆炸時的溫度可高達1.5萬度,足以把石頭熔化。這就恰好解釋了摩亨佐·達羅遺址中為何會出現高熔點的黏土和礦物碎片了。

在特大爆炸說的基礎上,英國學者捷文鮑爾特和意大利學者欽吉延伸想象,又提出了另外一種假設:摩亨佐·達羅也可能是毀於來自外星球的“宇宙飛船”。這兩位學者認為,距今4000年以前,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動力飛船飛臨印度,當它經過摩亨佐·達羅上空時,可能碰到了某種機械故障或其他意外,於是,這座當年繁榮興盛的古城頃刻間便被這天降災難毀滅。有不少人支持這兩位學者的設想,支持者們的理由很簡單:隻有智慧遠超4000年前地球人的外星生命才可能製造這場特大爆炸,也隻有他們才能在當時即掌握原子能或者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

外星生命真是當年特大爆炸的製造者嗎?宇宙飛船真是摩亨佐·達羅的毀滅之源嗎?這種假設較之前麵幾種觀點,也因缺乏證據而顯得底氣不足,摩亨佐·達羅的毀滅之謎看來暫時無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