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萬曆年間。
八月十五中秋夜,,虎丘舉辦一年一度的音樂晚會。
一到傍晚,蘇州古城,從內巷內河到七裏山塘沿途遊船空梭如織。各種燈燭競相輝映,五彩繽紛。一路上簫鼓笙歌,歡聲潮湧。船抵虎丘,人群爭相上岸,各執燈籠逶迤而行,如彩虹一樣耀人眼目。參加音樂晚會的人齊聚虎丘山上,人山人海。生公台、千人石、鶴澗、劍池、申文定池、試劍石及一二山門諸處都設滿了坐氈葦席,一人占個方寸之地,偌大個虎丘弄得幾乎再無插足之處。
天雲開霽,天空高掛一輪明月,頓時月光遍地,燈火交輝。虎口丘山上。鑼鼓齊鳴,管弦迭奏,把中秋曲會推向了高潮,弄曲的、唱歌的、飲酒的,熱烈空前,登高遠望,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
這一夜,歌人鬥曲,詩人鬥韻,在這熱烈的場合裏,自然少不了讀書人的一席之地。過去唐伯虎、祝枝山就經常邀聚一些文朋詩友在虎口丘可中亭畔設席飲酒、吟詩作畫。後來的讀書人沿習效法。今夜,蘇州城裏的讀書人又在可中亭設席飲酒,對月吟詩。諸生酒酣耳熱,撫今追昔,不禁謂歎:自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之後,蘇州就很難找出一個俊秀之才……正在這時,突然有一個乞丐打扮的小兒從一旁闖了進來。他手執簫管,光頭跣足,衣襟邊披邊掛,且癡且狂,一跳一蹦地在人群中東衝西撞。眾人受了騷擾,宴會大亂。宴會主持劉仁禮頓時感到大失顏麵,他本是軍師劉伯溫之後,又是賜副貢出身,向來驕橫無忌,目空一切,此時見這小兒頑皮,久製不住,怒氣難消,厲聲喝問:“這小乞兒也太大的膽子,怎麼敢在這兒橫衝直撞,去!去!去!”
立即有幾個幫閑的人站起來往外哄趕小乞兒。
小乞兒並不懼怕,他捉迷藏似的從這邊穿出去,又從那邊竄進來,竄進竄出令人十分惱怒。
宴會上,在座的都是吳縣和吳江兩處的儒林俊秀,還有來自嘉定的“四先生”之一的貴賓程鬆圓。程鬆圓見眾人為一乞兒擾得大傷腦筋,伸手捋髯哈哈大笑,說道:
“似此潑頑的小兒,正好湊趣,何必驅趕!”說罷,把小乞兒叫上前來,溫語問曰:“你是要吃(乞)肉呢,還是要吃(乞)酒?”
小乞兒說:“給我酒吃。”
程鬆圓一手拈髯一手斟酒,小乞兒連飲三杯,樂得程構圓嗬嗬直笑,又問小乞兒:“你可會歌舞?”
小乞兒三杯酒下肚,有些醉意,答曰:“會。”
於是眾人鼓起掌來。
小乞兒把簫騎在胯下,跳起了竹馬。接下去又扮戲,扮的是伍子胥吹xiao吳門行乞。
隻聽他唱道:
怨毒於人心最盛,吹xiao行乞到吳門;
伍員本是烈丈夫,且作隱忍就功名。
小乞兒飾演得惟妙惟肖,引逗得在座諸人一番感慨。這故事講的是伍子胥當年蒙難跑出楚國,初來吳國無法生活,隻好沿街乞討過活的事。在吳地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小乞兒這般不同凡響的演飾,大家不禁注意起這小乞兒來,但見他雙髻梳得齊整,衣著雖然襤褸,可項下那一隻雕龍鏤鳳的長命鎖卻顯露出富家子弟的華貴。
劉仁禮見小乞兒一雙小眼睛轉得靈活,又會吹xiao又會演戲,頓生愛憐,便瞪眼唬他,說:“你小小乞兒,怎敢這般放肆地胡言亂語,褻du先賢?”
小乞兒見他虎凶虎勢,裝模作樣,就越發大膽,將簫朝劉仁禮一指,大笑起來,揶揄地說:“看你這位相公,麵黃肌瘦,跟討米要飯的也差不多,真枉穿綾羅綢緞了。”
劉仁禮本來體質就弱,尋花問柳之事幹的又多,渾身造下話多病,人家當麵叫他“花太歲”,背地裏卻叫他“病太歲”。
眾人見小乞兒這一番揶揄,都合掌大笑。
劉仁禮滿麵通紅,被小乞兒揶揄得無台階可下,狂怒不已。站起來就要命家丁往外攆,被從旁邊人群裏擠進來的一個大胖子以手製止。
小乞兒見劉相公吆喝家奴來趕他,便也生了氣脹紅了臉,揶揄說:“想不到你頭上戴著儒冠卻沒有雅量,興你大聲罵得,吼得,就不興我有半句戲言、戲語?你難道沒聽說,韓信當年受胯下之辱,後來登台拜將。還有呂蒙正先無片瓜之福,後來卻有百舌之湯!曆代聖賢誰不是因隱忍而成就功名的?都像你這樣好臉麵,怎成得了萬人景仰的大才幹?!”
劉相公吃了一頓嗆,終於坐下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