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 第四十章 痛風性關節炎好發於哪些關節?為什麼?(1 / 1)

腳趾及趾?關節是痛風性關節炎最好發的部位,其中又以拇趾關節及拇趾?關節為最常見,其次為跗、踝、跟、手指關節,再次為掌指關節及腕、肘、膝關節等。較大的關節如髖、肩、骶髂關節受累機會較小。而下頜、胸鎖、脊柱、胸肋等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則更為少見。由以上痛風性關節炎發生部位之比較可以看出:它主要侵犯手、腳、踝、腕等人體末端的小關節,而軀幹部位的關節較少發生痛風性關節炎。這是因為這些末端的小關節具有以下幾個有利於血尿酸沉積的特點:①末端小關節皮下脂肪很少、血液循環差、皮膚溫度較軀幹部位低,血尿酸易於沉積;②末端小關節由於血循環較差,組織相對缺氧,局部pH(即酸堿度)稍低,亦有利於尿酸沉積。

軀幹部的關節如髖、骶、脊柱、胸肋等關節,局部均有肌肉及較多的脂肪組織包圍,溫度比末端四肢的小關節高,血管也較豐富、血循環較末端關節好、局部pH不低,因而尿酸不易沉積,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及痛風石的機會就少。例如江蘇地區的113例痛風病人,關節炎發生於拇趾?關節者占2/3,其他受累的關節依次為踝關節、膝關節、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足跟關節等,沒有一例關節炎是發生在髖關節與骶髂關節。這表明痛風侵犯軀幹部大關節的機會極少,但不等於完全沒有可能。臨床上也有髖關節發生痛風性關節炎的例子,這種大關節發生病變時,表麵紅腫現象多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