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夢似幻(1 / 1)

講台上,那瘦高的心理學李教授,還在跟學生們講馬斯*諾的五重基本需求,即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宋予諾心裏瞬間已有了自我總結的人生追求公式,即:物質〉情感〉事業。作為教育學院的學生,日後必是為師的,職業是求生手段,定要抓牢以保證物質基礎;除此之外,還有當作家的理想,也不能丟棄。如此看來,她便有了三大人生追求目標:

身為師者,畢生心願無非是桃李滿天下,後世留美名;

身為寫手,終生所想必定是讓自己滿意,被讀者肯定;

身為女子,一生所願大多是求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地基若不堅實,那上層建築就成了空中樓閣,搖搖欲墜。看來,物質遠重於精神,在無論是在建築學還是心理學領域,都早已有了理論基礎。宋予諾不由在心中嗤笑,那以後若是沒管住自己的饞嘴和虛榮,用原本打算買書的錢買了零食或是漂亮衣服,那也有了越發充分的理由。

莫非是她不合時宜的嗤笑聲大了些,讓某人產生了誤解和歧義,李教授已很不友善地將目光投向了她。還記得初次上課自我介紹時,他說自己身材“較瘦”,於是就當上了“教授”,他的冷幽默給宋予諾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曾想他也有如此嚴肅認真,目光凜冽得能殺人的時候。

宋予諾正在忐忑不安地感歎他的凜冽,他已用那看似冷靜其實卻掩藏了怒火的半高不低的聲音,毫不留情地點了她的名。於是,宋予諾隻有在眾目睽睽之下,萬般不自在地被迫站了起來。在最初最難堪最難捱的兩分鍾過去之後,宋予諾驚奇地發現,自己已能侃侃而談了。

說著說著,突然發現,不知何時,她已步上了講台,一邊講一邊還搭配著適當的手勢。那鎮定自若、滔滔不絕的模樣,確是與她理想中甚是豔羨的一派名師風範越發接近了。

有個小朋友眨著天真的大眼睛,在台下沒舉手就說話了,他的聲音稚嫩響亮,“老師,為什麼古代人,都是叫什麼什麼子的?就象老子、孔子、莊子?”

宋予諾正準備跟他好好解釋一番,“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用來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比如古時就把老師稱為“夫子”。再比如“孔子”,孔指孔丘,子即是尊稱。正在此時,有人猛地撞了一下她的後背,她嘴中那聲“比如孔子”便在這突然而至的驚嚇中,變了調,聲音亦是不受控製地揚了起來,生生突顯出了最後兩個字“孔子”。

“為師並未問你此句出於何人之口。”有威嚴之聲從不遠處傳來,那言語之中的不悅之意甚是明顯。

這話,聽語氣,象是為師者在訓不認真聽講的學生。可聽聲音,卻又不是那繼續宣講著“物質重於精神”的李教授。聽講話方式,文縐縐的過了頭,宋予諾不用抬頭,仿佛就能想像出他的樣子:就象是古裝片裏的老夫子,布衣長衫,一大把年紀,一小撮胡子,手握書卷搖頭晃腦,滿口之乎者也。

不過,這到底是哪跟哪?自己究竟是在當學生,還是在當老師?宋予諾實在困惑不已,隻有費力睜了眼,循聲朝前望去。